上海今年将推出“便捷就医服务”新场景
今年,申城医院将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场景3.0版,与此同时,市民家门口将迎来新一批社区康复中心,市级医院新城院区将进一步提速建设。此外,本市还将启动国际医疗旅游试点,遴选一批有竞争力的医疗服务项目加快向全球推广。这是日前从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获得的消息。2022年,卫健领域市政府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新建6个医疗急救分站、45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50家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扎实推进“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2.0版。在此基础上,今年本市将实施“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场景3.0,推进数字健康城区、未来医院建设,推动郊区120救护车“医保车上移动支付”,加快医疗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发挥人工智能对医疗的赋能,提高向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力。
上海气象灾害防御
新规施行
3月1日起,新版《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正式施行。从上海市气象局获悉,相比此前的“2017版”,新规在劳动者保障措施上加大力度,成为最大亮点。具体来看,新规完善了上海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四类红色预警信号的应对措施。在老版“四停”的基础上扩展为“六停”,即规定一旦发布四类红色预警信号,除停课外,相关单位可以采取临时停工、停业、停运、停航和停园等措施。新规还完善了相关行业在高温、低温、台风、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新规首次明确,九类单位将成为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单位,纳入名录进行管理和动态调整。其中包括大型生产、制造或者劳动密集型企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企事业单位;高层及以上建筑的管理单位以及大型数据存储单位等。新规还加强了灾前预防,明确要求优化气象灾害预防工作,规定建立气象灾害普查制度。新增落实《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的区域评估要求,进行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击风险评估。
上海首批100个“示范性室外吸烟点”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减少二手烟健康危害,控烟“疏堵结合”,“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自2022年起,上海启动健康上海行动专项——“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项目”,在“一江一河”滨水公共空间、综合商圈、体育场地、公园绿地、会展场馆、交通枢纽、文博场馆等场所建设示范性室外吸烟点。日前,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传出消息:上海首批100个“示范性室外吸烟点”正式投入使用。10多年来,本市成人吸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持续下降,至12.3%,无烟环境共建共享的理念氛围日益深化,室内禁烟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习惯。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将持续开展烟草烟雾危害和室外不吸游烟的宣传倡导,“疏堵结合”开展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并不断完善全市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专业、科学的戒烟服务支持,同时加强控烟监管执法力度和强化控烟社会共治,打造国际一流的健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