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书听书

  □詹超音

  古镇新场早先有十多家茶馆店,南面的中华楼、北面的第一楼店面最大,设书场和客房。一档书能说十多天,每天说四五个小时,这期间说书人食宿在茶馆。

  北京茶馆里的戏台要大许多,是戏就得走场,得走得过来。有一点不一样,戏园子里叫看戏,在茶馆叫听戏。旧戏以唱为主,耳朵用得多。梁实秋写的《听戏》是这么描述的:

  “常看见有人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微微地摇晃着脑袋,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那台上的歌唱,遇到一声韵味十足的唱,便像是搔着了痒处一般,从丹田里吼出一声‘好!’若是发现唱出了错,便毫不容情地来一声倒好。”梁实秋认为“这正是真正的观众”。他还说,这些人的眼睛也不是老闭着,有时也要睁开的。唱功必须细听,演技只能直观;见名角或是秀脸,眼也会定。

  江南说书多是正襟危坐,出演者多是一人,最多两人搭档,持三弦、琵琶,最简只一柄折扇;要紧关头说书人或许会起身作姿,但不会移步。既然不舞不蹈,那就真没眼睛的事,也无所谓面朝哪坐。说书人能仿天下之声,速严速嘻之相也是看点,导致听书人转身扭头,算是久坐所需的适当活动。

  听书一听几小时,吃茶是习惯,耳朵是顺带。主要是闲,闲也是养成的。有捉鱼的,卖菜的,无所事事的老头老太;也有专为书香而来的。捉鱼卖菜的先在茶馆外的桥头守客,卖完了,拍拍袖口,摸一下兜,进楼叫茶。

  古镇的茶馆都临水靠桥,汲水方便,出入方便。中华楼在镇的南头,乡下过来的居多,基本都是茶客;第一楼在闹处,除了茶客,戏迷也不少。

  妻子的奶奶是戏迷,我儿子小时候常被老太太带去听书。孩儿愿随是因为茶馆里有蛮多吃的,在环境自然也听,听得虽不认真,回来却能复述,仿得活灵活现,趟数多了,倒也练了两片小嘴皮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宠物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关注
   第08版:写作
一棵与梦有关的树
菠菜,有点甜
说书听书
大医学观与科普
春光好
东方城乡报写作08说书听书 2023-02-17 2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