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假期,你会选择继续宅家撸猫吗?爱猫狂人常会让人联想到敏感、安静、独处等特质。疫情期间,世界各地都有“被迫”居家的经历。2020年5月,在疫情封控期间,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近400位独自居家的人,调查发现,在人类居家期间,宠物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总体来看,狗狗们因为有了更多的陪伴都变得更加快乐、放松。而面对居家的铲屎官,猫则表现出比狗更多的变化——除了更快乐更黏人,还有更好动,更喜欢人,当然,也有的猫因为被人打扰感到更加不爽。
人的焦虑会传染给猫
“吸猫狂人并没有发疯,只是感到焦虑。”专门研究猫咪行为以及人猫关系的动物行为学家米克尔·德尔加多说道。
这些年,德尔加多一直在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宠物相处。她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如何与宠物建立关系,其实是受自身人格的影响,例如,人的焦虑和抑郁会影响自己与猫的关系。往往,人越焦虑,越会信任和喜欢自己的猫,焦虑情绪可能让自己与猫的感情升温。
面对一位焦虑的铲屎官,猫或许也会觉得,“当这人的猫不太容易呀。”有研究就发现,人的焦虑也会影响宠物的健康。
动物福利专家劳伦·芬卡这些年也一直在研究猫。2016年,她的研究团队在英国调查了3000多位猫咪铲屎官,发现焦虑的铲屎官在照顾猫时更容易产生过度保护、过度担心的问题。在英国,出门遛猫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比较紧张的铲屎官则会优先考虑到户外活动的各种危险,从而限制猫与外界的接触。
更焦虑的铲屎官也会养出健康问题更多的猫。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对猫的健康持有更加悲观的看法,而这可能导致猫接受了更频繁但没有必要的就诊,或者进行没有必要的节食。类似的情况也出现于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以及人与狗的关系中。
“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可能会给宠物带来怎样的影响,不管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芬卡强调道。
宠物焦虑的常见症状
不用上班,吃喝不愁,天天在家躺平睡大觉……在许多人看来,猫主子的日子可滋润了。然而,猫咪喜怒不形于色,我们很难通过它们的面部表情判断出它是否正在遭受什么疼痛或不适。它们感到压力时也是如此。“猫可以是沉默的患者,它们会隐藏自己的精神压力,直到爆发出一些对人显而易见的事情。”德尔加多说道。
叫声过多,移动增加,躲躲藏藏,过度舔毛,心跳呼吸加快,身体颤抖……这些反应都可能是猫咪焦虑的反应。
年轻或中年的猫咪在遭受精神压力时,还常会突然出现自发性膀胱炎。常见的症状有小便困难,频繁上厕所,在猫砂盆以外的地方排尿,频繁舔舐生殖器,出现血尿,无法排尿……
需要注意的是,公猫的尿道更窄长,比母猫更容易发生尿道堵塞,这可能引起急性尿毒症从而导致死亡。因此,猫无法排尿是非常危险的紧急情况,需要立刻送往医院。
虽然症状和尿路感染很像,但自发性膀胱炎的病因并不明确,目前只能在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常见或已知的病因之后,才会被确诊为自发性膀胱炎。
幸运的是,对于大部分并未发现尿道堵塞的猫而言,这些症状会自行缓解,大约一周之后就会恢复正常。铲屎官需要多喂湿粮,想办法增加猫的饮水量,这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对膀胱壁的刺激,缓解猫咪的不适。
但将近一半的猫还会在一年内复发。预防和避免复发的关键是排查可能的刺激因素,尽可能减少猫咪的紧张和焦虑。对于多猫家庭,可使用特定的信息素缓解家中的紧张氛围。
宠物焦虑的原因
让猫焦虑的原因有许多。疾病、感染、疼痛、曾经受过的创伤、家庭环境发生变化、家里来了新猫,或者甚至只是与人分开,都可能让猫感到焦虑。
近些年,宠物的分离焦虑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据估计,在猫咪焦虑的情况中,分离焦虑的比例占了10%~20%。狗的这一数值更高些,而且,在主人疫情居家期间,狗产生分离焦虑的比例显著增加。有调查显示,61%的主人发现,疫情期间,狗看到人要出门就会表现出焦虑症状。
如何应对爱宠的焦虑
当宠物过度舔舐自己、过度啃咬指甲,或者出现其他很可能弄伤自己的行为,应该尽快就医。若是确诊为焦虑,医生能够为宠物开抗焦虑的处方药。
除了去医院寻找专业的治疗,宠物主人也应该注意为爱宠创造一个恬逸、安静的生活环境。
猫对气味非常敏感。因此,应该避免一下子清洗所有的猫窝,同时避免使用气味较浓的清洁剂。多数猫喜欢开放的猫砂盆和无味的沙质猫砂,因此要合理安排猫砂盆的数量和摆放位置,勤清理尿团和大便。如果不确定猫的喜好,可以尝试提供多个选项,观察猫的选择。
此外,猫对声音也很敏感,听觉范围是人类的3倍,因此,铲屎官对家里的听觉环境也不能掉以轻心,在宠物焦虑发作时,家里应尽量保持安静。
“玩耍,是释放压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动物行为学家德尔加多说道,“这和食物、水一样重要。”猫每天需要大约40分钟的玩耍,而且应当拆分成几次进行,例如分四次,每次持续约10分钟。但也需要注意,每一只猫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运动需求。
来源:科普中国·物种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