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是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房是农村村民的重要财产,承载着广大农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加强本市宅基地和农民建房行为管理,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打造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底色,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崇明区积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资源,促进开心农场、民宿等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设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高度重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开发利用,探索丰富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进一步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农房、集体建设用地等“沉睡资源”,实施区域规划、风貌设计、整体改造,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文明程度提升。
一、基本情况
建设镇位于崇明岛中部,东与新河镇相接,南与城桥镇连接,西与港西镇相邻,北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全镇区域面积为42.4平方公里,全镇13个行政村除建设村、建垦村为撤并村,共余11个行政村均为保留村。
二、主要做法
1.镇党委、政府为了切实做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开发利用,2020年初召开多层次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崇明区建设镇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交易实行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内容、职责分工、工作要求,并制定下发了建设镇农村宅基地房屋租赁交易流程、房屋租赁信息发布委托书、房屋委托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以及农户授权委托书,使各村在实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租赁过程中,规范操作,统一格式,并成立了以农业镇长为组长,经济发展办、村建所、司法所、经济管理事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会议明确职责,《意见》下发后,镇政府及时召开各村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会议,镇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各村会议之后积极行动起来,认真排摸各村现有闲置农房,积极引导农户将闲置的房屋进行租赁、开发民宿、农家乐、开心农场,不断增加农民受益。
截至2021年3月底,全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改建民宿、农家乐、开心农场267家。每幢房屋外观设计体现江南风韵、海岛特色,内部设施严格按照民宿、农家乐的标准要求,设备齐全,舒适优雅,备受游客青睐。
三、取得的成就
近两年,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各村积极引导动员下,借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优势和第十届花卉博览会举办,在民宿、农家乐、开心农场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民宿、农家乐的发展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做出了贡献,通过风貌设计、整体改造,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第十届花卉博览会举办之际,能解决较大一部分游客吃住问题。
2.民宿、农家乐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长期以来由于无人居住,杂草丛生,房屋破旧,既影响周边环境,又得不到较好收益。近两年,通过政府支持,农民得到了实惠,有的农户自行投入几十万元,对房屋进行装修改造,有的农户收取租赁费带来稳定增收,虹桥村、滧东村依靠森林公园的区域优势,在民宿、农家乐发展上尤为突出。就虹桥村来说,全村有民宿、农家乐117家,占全村总户数的9%,以顾伯伯农家乐为首的虹桥3组20多户农户团结合作、抱团取暖,4家农户做餐饮,其余的均为住宿,每次可接纳300多游客入住,同时打造精品民宿,比如也山、又见、月半、乡村温度、故事、归园居、应天、顾伯伯等农家乐按照四星、五星标准进行打造。其次,公共设施齐全,集采摘、真人射击、垂钓、骑行、烧烤、儿童乐园、鱼菜共生等项目为一体,既带动了周边农户致富,又满足了游客吃喝玩乐。通过不断发展,虹桥村环境变得更好,河道变得更干净,道路变得更宽敞,农户更加富裕,每家农家乐全年收入均在50万元以上,周边的农户每年的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而滧东村注重农房租赁,全村50幢宅基地农房通过租赁,让一批有经济实力、懂经营的老板参与改造提升,比如五星级民宿“花雨花畔”经营者王琼,曾是一个在上海外企工作的白领,辞掉了高薪回到家乡,对自家老宅进行改造提升,总投资300多万元,到如今一年收入过百万元。这样的模式老百姓每年有8~10万元稳定收入,经营者收入可观,一举两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