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青
追求幸福,人之本能,世人概莫能外。然人世间毕竟有许多不如意之事时不时地缠绕着你,因而多数人觉得自己并不幸福。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幸福点”的高低上。幸福点低的人容易满足,就感觉自己很幸福;而幸福点高的人,往往觉得事事不如意,进而认为幸福离自己很远。
其实幸福很简单。农人在地头田间劳累了一天,收工后让婆娘炒上两盘家常菜,美滋滋喝上三两黄汤,晚上睡个好觉,第二天又生龙活虎就觉得很幸福。而整天无所事事甚至游手好闲者,虽然吃穿不愁,但一颗心总无从着落,就觉得不幸福。寻常人家虽无大富大贵,但一家子敬老爱小,和睦相处就觉得很幸福;而一些拥有名车豪宅、腰缠万贯、天天山珍海味者,由于缺乏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加上夫妻之间相互猜忌,时时处处设防,身心俱疲,还不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人家有幸福感。
记得许多年之前,我的一位出生于寻常人家的朋友,虽然家境贫寒,但三个子女团结如一人,对父母孝顺有加。后来先后成了家搬迁到镇上居住,让父母守着老宅。每逢周末,带着孩子骑着自行车回到老家,孩子在院场上玩耍,兄妹们就各自找之前村上的伙伴喝茶聊天,父母在厨房里忙碌。到了晚饭时分,一家子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周围吃着家常饭菜,天南地北地神侃海聊,何等其乐融融,那是用金钱都买不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尤其到了大年三十,父母一早就在厨房里忙乎年夜饭,并将三房人家的被褥晒得暖烘烘的,吃罢丰盛的年夜饭,或看春晚或玩棋牌,然后钻进充满了太阳香的被窝,感觉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朋友多次对我说起:我别无他求,就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延续下去。后来老家动迁了,这应该是件大好事,然而因为利益,向来被村民视为团结孝顺榜样的兄弟姐妹之间产生了矛盾,最终老死不相往来。尽管物质生活比之以往提升了N个百分点,却失去了最为宝贵的团结、忍让、包容和亲情,幸福感又从何而来?
现实生活中,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贫乏之间所形成的反差,进而失去幸福感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而且,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进而每时每刻都在昭示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她是开心时的笑靥,想醉时的美酒,是两只大手牵着儿女的小手,是珍惜的爱,常开的花,是一杯焦渴时的清茶,一缕严冬里的暖阳,一盘饥饿时的粗粮,是守候在病榻前的你或我……总之,心态的好坏决定着你幸福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