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雅 李芸聪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两化”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引领着我们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什么是产业生态化?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产业更绿,让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约束和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如何理解生态产业化?就是用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思维推动生态建设,将生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让乡村活起来、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乡亲们的日子美起来,实现“金山银山”的愿景。
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大功夫。
要把功夫下在用“长牙齿”的手段实现“产业生态化”上。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底层逻辑和安全边界,不仅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执行严格的环保评估标准,更要严防在湿地公园里建矿泉水生产项目、在青山绿水间搞违建别墅、在网上倒卖东北黑土这类“发生态财”事件的发生。
要把功夫下在探索“生态产业化”多样实现路径上。乡村的多样性决定了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赏花赏果赏风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乡村的产业发力点。未来,还要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通过货币化与资本市场实现“生态资本深化”,发展碳汇经济、生态金融等新型生态产业业态。这将成为激活乡村生态资本、实现乡村厚积薄发的重要一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把功夫下在如何让乡亲们更好地分享“生态红利”的机制探索上。父老乡亲是好空气、好环境的所有者,也必然应当在“两化”过程中成为最大的收益者、受益者。(摘编自《中国乡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