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上海市启动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创建工作,短短5个月里,一批农资经营门店改头换面。除了农药经营和购药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创建工作亦推动全市农药经营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农药经营管理整体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 曹佳慧 摄文
在上海,有920家农药经营企业。其中,从事农药零售经营的门店约600家,它们有的坐落在乡村,服务村民和种植户;有的开设在人流量较大的城乡接合部,满足部分市民的需求。而这些门店的面貌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上海市农药经营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形象。
近年来,上海的市容环境不断美化,乡村面貌不断升级。而农药经营门店几十年如一日,环境参差不齐,与周边越来越好的环境格格不入。
今年7月,上海市启动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创建工作。根据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制订的《上海市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建设规范》,九个涉农区积极遴选基础条件完善、信誉好的经营单位,加强指导、实施创建。短短5个月里,一批农资经营门店改头换面,一改从前脏乱差、管理混乱的现象。
店容店貌焕然一新
走进位于奉贤区的乖乖女(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店面整洁又敞亮,既没有难闻的气味,货品摆放也格外整齐。农药、种子和肥料分别放置在三个独立的区域里,每一种产品都明码标价,并且采用了统一的价签。仓库里虽然堆放了不少肥料,但各种品类、品规的产品都摆放有序,看上去舒适、清爽,不时有周边的村民前来购买农资。着装统一的店员分工有序,一人根据村民的需求推荐相应的产品,另一人负责录入村民的相关信息,例如身份证号、手机号、购买产品等都不能遗漏。
面貌一新的店面,也让从业20多年的店主姜茗感触颇深:“原本心里有些抵触,但现在店里环境好了,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姜茗向记者展示店里的台账管理,按照奉贤区的要求,她还将供应商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农药登记证进行备案管理,厚厚一沓证照材料里是门店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
提升农药经营行业整体水平
实际上,此次的标准化门店创建工作不仅仅是装修店面这么简单,背后藏着上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细心和决心。
农药经营门店是巩固、提升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此次的创建工作也是农药市场监管和规范农药经营秩序的一个重要抓手。据悉,《上海市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建设规范》中,对农资经营门店的从业人员、经营场所、店容店貌、设备设施、药品陈列、电子台账和档案记录、经营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除了显著改善的农药经营和购药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标准化门店的创建,全面建立起农药销售实名制的可追溯管理体系,落实依法诚信经营、购药科学指导、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制度,不断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切实做到农药质量有保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购药有指导,进一步加强农药质量管理,推进科学安全用药,推动全市农药经营向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升农药经营管理整体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把控农产品质量安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10家门店完成了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验收合格的门店将被授予“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称号。
尽管创建工作还未收尾,但示范带动的效应已经显现。位于闵行区华漕镇的上海益蓝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已经尝到了门店升级的“甜头”。一有机会他就掏出手机向同行展示改造后的店铺:“我们卖的都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产品,更要从店容店貌上向消费者展示一种全新的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