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各方关于宅基和农村村民行为管理、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是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房是农村村民的重要财产,承载着广大农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加强本市宅基地和农民建房行为管理,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打造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底色,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11月22日B5版)
二、实现的社会效益及创新之处
其一,利用农村宅基地房屋改造。上海叶榭社区堰泾长者照护之家现共租赁房屋9户10幢,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这些房屋原先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由户主自行出租给外来人员,由于堰泾村地处偏远,租金普遍不高且存在各种隐患。2015年由幸福老人村承租后,租金比之前上涨了10%,且每年递增5%,对农户而言收益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些闲置农房也得到了很好的盘活利用。经过适老性改造后,目前设有:长者照护之家(49张床位)、老年人助浴点、老年人日间照料点、老年助餐点、乡村老年大学等。
这些改造的房屋,完整地保留了农村老宅的生态结构,整治了周边的环境,也留住了农村的自然气息。村陌中不失现代,古朴中又显新颖,整修一新的村舍被小桥、流水、涵养林包围,成了老年宜居社区,新农村里的一道风景线。自2016年2月运营,在这9户10幢房屋中,有原住居民1户,仍然居住在自己家中。它打破了普遍地集中进驻养老院的养老服务方式,在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村落样态的基础上,为农村老人量身打造出了原生态养老村落,更大程度还原和延续了农村本地老人的生活方式。
其二,更多功能面向全村老人开放。村内设有老年人助浴点(公共浴室),每周二、五对外开放,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老人洗澡问题;设有老年助餐点,向本村106位70岁以上困难、独居、五保户和空巢老人免费提供早餐服务;还有老年人日间照料点、乡村老年大学等等各类服务,日常受益群众100余人。
其三,通过公益项目推动农村养老。幸福老人村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微孝项目,以自身微小力量践行孝文化。与周边各学校、爱心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联动,培育出多特色的爱心助老项目,如“微孝1+1”“微孝早餐”“微孝厨房”“微孝农场”“微孝一日游”“孝工坊”,将“微微孝行动”融合成一个孝文化线下推广平台和公益对接平台。身体硬朗的老人也自愿参与其中,感受社会关爱的同时发挥余热,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微小的力量践行孝文化,带动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学校和志愿者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的微孝项目,形成了“孝文化基地”,公益项目的介入也让在幸福老人村的老人精神和生活质量得到双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