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禹
炼就“志砺弥坚”之功。精神强大,无坚不摧。村党组织书记应做“政治上有教养的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脉,补足精神之“钙”。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一心向党、忠诚于党的信仰不能变;不管条件如何变化,不忘初心、真心为民的信念不能丢;不管困难如何艰巨,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信心不能减。将个人干事创业的根脉牢牢扎根在老百姓的深厚大地上,主动为老百姓遮风挡雨,努力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坚强依靠。
炼就“肩挑千钧”之功。农村工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脚底板才能有力量,肩膀才能扛得起重担。做一个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乐于担当的“支点”,用力撬动农村美好的未来。工作中,既要扛得了苦、扛得了累,也要扛得了亏、扛得了怨气。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困难,哪里就应当首先出现村党组织书记的身影。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感召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同做“划桨手”,共同助力农村全面振兴的航船破浪前行。
炼就“不偏不倚”之功。在农村,党员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救助、低保评定……这些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老百姓心中都是大事。只有始终胸怀全局、不囿于局部,始终出于公心、摒弃私心,始终学会算大账、不打小算盘,一碗水才能端得平、端得稳,老百姓才能心服口服。注重立规在先,学会用规矩和制度管人、管事。习惯在“放大镜”和“探照灯”下工作,主动接受老百姓和社会的监督,在监督中修正“天平”的偏差。
炼就“火眼金睛”之功。哪户存在返贫风险、哪户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哪户需要心理关爱……村党组织书记心中要有本“明白账”。经常深入群众之中,将脚印印在老百姓的堂屋里,与老百姓“家长里短”地打开话匣子,每家每户的“晴雨表”也就装在了心里。发现风险及时化解,发现矛盾及时调和,发现思想“堵点”及时疏导,就为做好农村工作赢得了主动,也赢得了民心。
(摘编自《中国乡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