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性成就,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其中生态产品是大自然与人类劳动共同作用的劳动产品,体现为人类社会一般生产生活所需的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例如土地肥力增强、空气清新度提升、水质清洁度改善、气候舒适性提高等,具有明显公共物品属性。
因此建议:
统筹各方力量,分类摸清生态产品本底情况。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大部分是通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公益价值直接惠及民众,提升社会整体福祉。应尽快制定科学的生态资源标准化体系,开展生态产品普查。整合土地、森林、湿地、草原、海洋、水环境、空气质量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形成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大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政府路径方面,对发挥公益效能的生态调节产品供给区加快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提高优质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能力;在市场路径方面,多元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抓住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这个关键基础,规范和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核算成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坏赔偿和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政策和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