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走村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评审会举行~~~
当农业生产拥有“最强大脑”~~~
金山区检察院召开河水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听证会~~~
~~~
2021年12月0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评审会举行
种风景、晒果实 “我为乡村种风景”田野巡展看头十足

  □记者 曹佳慧 通讯员 范黎平

  近日,一群大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金山区枫泾镇下坊村的沪枫茶园,把他们的设计作品像“晒农货”一样布置在空旷草坪上,请附近的乡亲们参观、点评、票选。作品设计者则在一旁认真倾听与记录。

  这如同赶集一样的场景,正是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上海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东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金山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主办,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共青团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金山区枫泾镇人民政府等联合承办的2021年“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评审会与田野巡展活动。

  “这能做什么?里头有什么?”前来观展的乡亲们对生活空间的设计尤其感兴趣,一位阿姨指着展板上兴豪路公园的设计方案发出疑问,设计者在旁一一解答。来自东华大学的马铭骏为朱枫公路与亭枫公路交会的沪浙边界设计了一个景观装置《且听“枫”吟》,他尤为关心的是方案与环境是否契合、是否影响交通、居民们观感如何。而因为自家产品被列入了设计选题,沪枫茶园的负责人找到设计者反馈意见:“现在这个风格太商业化了,我们想要田园、清新,更吸引年轻人的设计。”

  美环境、种风景、增颜值、植文化,乡村真正美起来的过程中,少不了新鲜血液的参与。从2019年到2021年,“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举办到了第三个年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赛团队,参赛作品也越来越接地气。据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指导老师周之澄介绍,今年,有来自全国500多个团队报名参加比赛,组委会从300件投稿中筛选出有效投稿250余件,再经过线上盲评和14所院校近20位专家的线下投票,从168件入围作品中挑选出了34件优秀作品参加本次巡展。组委会还增设了其他的设计种类如服装设计和专项视频制作,丰富了品类和纵深,让艺术设计和乡村建设的结合更为多样化。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三年精心培育,“我为乡村种风景”不仅仅是枫泾的“活动”与“品牌”,已经深深地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大赛的设计内容和范围从第一年的空间类设计,逐步拓展到空间、物产类,虽然涵盖的内容更多、更广,但却更加注重“作品落地”与“成效成果”。2019年,首届大赛的一等奖“菖梧党建公园”作品于2021年初落地,同时还有新义村的陆家埭停车场和枫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公共卫生设施等相继落地,让枫泾曾经“被遗忘的角落”,成为乡村振兴的“网红地”。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枫泾镇是学生踩点选题的大热门。在34件参加巡展的优秀作品中,共有14件作品涉及枫泾,其中乡村空间类有7件,本土物产类有7件。作为本次大赛举办地的下坊村,也成为重要的成果展示地。在兴豪路和11组进村主干道路,下坊村门头已经成为这座小村的一处新地标。在下坊村10组,参赛者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打造成闹中取静的精品民宿,目前已接近完工。在下坊村13组,一处公共空间打造方案正在推敲雕琢中,设计者利用现有建筑打造出一间隐匿梨园的精品民宿,让游客远离喧嚣都市,融入乡村田园,体验水果采摘的农家乐趣。

  此外,“下坊村的花儿会农庄”青创中心、盛新村青年中心等作品都寄托了青年设计者对于乡村空间的美好畅想。设计者还将目光投向了上海市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大米、枫泾“九丰”农产、“惠游农业”水果盒、“上师大19号”大米等农旅产品的包装,飞扬的设计为枫泾的物华天宝锦上添花,增添了不少灵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走村镇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种风景、晒果实 “我为乡村种风景”田野巡展看头十足
廊下的“植物工厂”让盘中餐粒粒皆AI
形成公益保护合力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华乐路银杏披上金装颜值巅峰期已至
东方城乡报走村镇04种风景、晒果实 “我为乡村种风景”田野巡展看头十足 2021-12-02 2 2021年12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