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慧敏
瞄准市场需求
三产融合打造“蘑幻森林”

  【提要】

  在今年九月初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90后创客苏慧敏带着她的“‘蘑幻森林’林下生态食用菌农旅项目”过关斩将,获得初创组一等奖。她通过“三产融合”,在做强一产菌菇生产的基础上,瞄准市场需求,打造出辐射长三角的亲子旅游乐园“蘑幻森林”,如今一期已初现成果,二期、三期也将在她的努力下逐步实现。

  □记者 施勰赟

  摄/见习记者 袁梓涵 

  “有孩子的家庭最需要什么?应该就是双休日有地方遛娃。最好是可以到户外吸吸氧、晒晒太阳,安全、有趣,能让小朋友肆意玩耍的地方。”在被问及为何会想到打造“蘑幻森林”项目时,苏慧敏如是回答。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上,90后创客苏慧敏带着她的“‘蘑幻森林’林下生态食用菌农旅项目”过关斩将,获得初创组一等奖。随后,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半决赛中入围总决赛。她通过“三产融合”,在做强一产菌菇生产的基础上,瞄准市场需求,打造出辐射长三角的亲子旅游乐园“蘑幻森林”,如今一期已初现成果,二期、三期也将在她的努力下逐步实现。

  做大一产

  为“蘑幻森林”打下基础

  苏慧敏打造“‘蘑幻森林’林下生态食用菌农旅项目”是有底气的,在她背后有堪称“菌菇王国”的彭世菇业作产业支撑。

  苏慧敏与丈夫结缘于菌菇,纪录片《一个农民的贡献》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彭世菇业创始人彭兆旺曾通过改良“菌棒栽培”技术在业内闻名。而她的丈夫彭长儿便是彭兆旺的孙子,接手彭世菇业后对企业做了创新改革,从过去单纯的菌菇生产,发展成集技术、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周边三个村,带领当地农户增产致富。

  经过三代人的传承,彭世菇业对菌菇种植、新品种选育有着成熟的经验,不仅有品种丰富的食用菌,还有灵芝等药用菌生产与加工。而生产方式也十分多元,除了较为常见的“工厂制棒、生态出菇”还有针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林下出菇”模式。

  不同于大多数食用菌生产企业以销售新鲜采摘的食用菌或是食用菌干品为主,彭世菇业在早期已瞄准小众的活体菌市场,通过工厂化生产活体菌菇,连同菌棒一起销售的方式,将最鲜活的菌菇直接送上市民餐桌。“熬八年、捞王、谭鸭血、海底捞、豆捞坊……你能在火锅店吃到的活体菌菇大多来自我们这里。”苏慧敏打造“蘑幻森林”的底气一半来自于这里,“我们活体菌的年销售量超过600万棒,这些人群首先是喜欢吃菌菇的,也对新鲜采摘有兴趣,如果通过点活体菌送券的方式,以10%的转化率来算,可以有60万流量导入到项目中。” 秉承着“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精三产”的理念,她不仅亲自设计提升了加工产品的包装,还将不同品种的菌菇按颜色搭配,做成了漂亮的伴手礼,让菌菇卖出了鲜花的效果。

  而另一半底气则来源于她在彭世菇业积累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我们的项目将沿用‘多级股份激励制’让‘蘑幻森林’行稳致远。”苏慧敏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种植户积极性,能更好地履行契约,产出高品质的菌菇,她的先生在彭世菇业提出了“多级股份激励制”,即将每个生产基地作为一个经营联合体,负责管理、指导菇农生产的技术人员为技术股,农户则以产菇的收益入股,到了年终,销售额高的经营体将分得更多红利。如此一来,农户、技术人员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不仅产品品质有提升,农户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企业管理也更省心。“蘑幻森林也将以这样的方式,将营收与农户共享。”

  从孩子需求出发

  打造亲子游玩乐园

  走进位于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有大片水源涵养林,而“蘑幻森林”项目基地就隐藏在这片层层密林中。

  正是秋日傍晚,苏慧敏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对“蘑幻森林”的未来规划,夕阳穿过金黄的银杏叶,投射在基地入口处的白色拱门上,整个画面十分美好。可以看到,正在建设的“蘑幻森林”已初见雏形,青灰色的水泥路在刷上明黄色的步道线后顿时亮了起来。苏慧敏对这里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亲力亲为,大到采摘品种的选择,小到每个装饰品上漆的颜色,她都细细嘱咐,反复到现场确认。

  和她边走边聊,可以感受到她对项目的投入和用心。“你看右手边有一个小沙池,小朋友都喜欢挖宝藏,探索未知世界,我们就在沙池里埋了很多塑料宝石,他们挖到就会很开心。”考虑到父母照看孩子更便利,她还围着沙池摆放了一圈休憩长椅和秋千架。“沙池后面会建造一个粉色轨道的小型过山车,不会很刺激,胆小的孩子也可以玩。”苏慧敏笑说,她对儿童游玩区的建设全都源于家中两个小宝贝的喜好,平时工作忙碌的她,将自己对孩子的爱也一并投入项目。 “经常接到客户电话,问能不能带着孩子到我们基地现场采蘑菇。这让我看到,菌菇采摘结合亲子旅游有很大的市场。”苏慧敏自家的两个孩子还在读幼儿园,她很理解做父母的会想要在周末带孩子接近自然,走走看看,寓教于乐的需求。

  3月28日,经过简单修饰的简配版“蘑幻森林”与市民见面。“没有太多装饰,就很自然,休憩点摆放的就是临时从 ‘宜家’买的户外桌椅。”尽管装饰简单,但“蘑幻森林”带给市民的体验却并不含糊,为了让孩子玩得尽兴,父母得以放松。苏慧敏设计了很多体验课程来提升“软实力”,结合“彭世菇业”利用发酵菌渣种植活体豆苗的产品内核,她带领孩子们一起动手,体验菌渣捣碎,一同用已完成发酵的菌渣和预先浸泡处理的豆子制作活体豆苗盘,指导他们后期如何管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理解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带着自己亲手做的豆苗盘回家,耐心灌溉1周左右就能收获新鲜豆苗菜了。

  她还会带领孩子们在森林里采菇,红彤彤的“赤松茸”菌盖让她想到之前网络上流传的“红伞伞白粳粳……”她便以此为引子,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看待食用菌,而成年人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采摘菌菇,还能品尝到咖啡、炸菌菇、银耳羹等美食组成的下午茶。在她用心打造下, 仅两个月试营业期间,基地就已迎来2万多客流,获得28.8万元收益。

  在试运营的过程中,苏慧敏发现了一些不足,并逐渐在一期建设中修正完善。比如,“赤松茸”虽然一年可以采摘7个月,但单一品种并不能长期具有吸引力,于是她通过“彭世菇业”的技术,新增了灵芝、羊肚耳、黑木耳等适合上海林地种植的多个品种,丰富采摘品种。而采摘形式也从原来单一的“林下泥土地”新增了“棚架吊袋”“四季菇棚”等增添采摘乐趣,即便是下雨天游客也能尽兴而归。

  而在二期建设中,苏慧敏还将增加林地“露营”功能。考虑到林地自然环境好,昆虫多,还可能有松鼠、刺猬等小动物,她考察了多种露营模式,最终选择了需要爬楼梯到达的木质“树屋”的建筑形式。“小木屋架高后刚好和树冠齐平,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满目葱翠,清晨还有悦耳的鸟鸣把大家唤醒……”苏慧敏憧憬着二期建设完成后的场景,“这是小朋友和大人都会向往的绿野仙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走村镇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市农业农村委对“菁鹰”计划开展实地调研
苏慧敏 瞄准市场需求 三产融合打造“蘑幻森林”
东方城乡报特稿02苏慧敏
瞄准市场需求
三产融合打造“蘑幻森林”
2021-11-11 2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