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米庄行狂想曲

  □王海

  花米是庄行的品牌,花米是庄行的名片,

  花米庄行是农耕的立本,花米庄行是历史的遗传。

  志书曰:“……而松江之布,尤首推奉贤之庄行。”

  庄行由此而扬名四海,彰显绝对的不凡。

  四六比例的种植棉花、水稻,

  活跃了一年四季男耕女织的乡村习惯。

  家家有孵机,纺纱织布是农妇的传统手艺,

  家家有摇缸臼,男人舂米保证家中三餐的淘米烧饭。

  现在怎样了?只种水稻不种棉花,

  花米庄行,掀不起那个年代的兴旺波澜。

  老街也消失了当年的热闹,

  一些古建筑、古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损毁和失散。

  以我己见,恢复农民的棉花种植,

  不论面积多少,只要到了十月,银棉朵朵开到了蓝天。

  农民,你挑一担,我背一袋,匆匆地上了路,

  能见花行从庄行东街一直延至西市梢,处处交易频繁。

  至于,庄行老街的模样也可作一番精致的梳理,

  南桥塘东西打通,使致活水哗哗地流入人们的双眼。

  东打通庄行路,经过野竹林,到达李匠桥,

  西打通填土的地段,连接孙家浜,诠释老街水系的完善。

  这西市梢的南桥塘上有一座石桥,名启秀桥,建于清代,

  桥成拱形,13步级,两旁石栏杆上的小石狮守望着行人的安全。

  “潮上春城环海鱼盐囊钥里,虹垂两岸万家烟千缘霞中,”

  “壮一邑之屏藩气连峰泖,分三吴之形势秀甲东南。”

  启秀桥石块堆叠,造形考究,气势雄伟,

  早该原地仿造,形成一方旅游热点。

  再看河南街小河滩之水,滞留不前,渐渐变样,

  重挖南亭公路朱家港,让游船驶至庄行政治文化中心,看到满目秀丽璀璨。

  在庄行东市梢,有一座明代建的贞节牌坊,

  高高耸立,皇上圣旨刻于横石,阳光下金光闪闪。

  “邹维狱叶氏”,呵!邹叶氏二十亡夫,怀孕而不嫁,

  她生下孩子扶养至入朝做官,感动皇帝立下牌坊永作纪念。

  左旁的南桥塘上的厍桥,也可还原于木桥,

  庄行形成,起因于一庄氏人家,走厍桥,开起花行小店。

  渐渐地招来南来北往的商人,花米行向西延伸,

  兴旺成花米庄行,名噪四时江南。

  尚有一个设想,八字桥边重建关帝庙(原庙南宋建),

  纪念桥南岸(路西)再造杨阿太庙,见见银杏树的高入云天。

  李匠桥北滩的赐福庵,也应重见它的规模和影响,

  白云庵里的尼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仍守护着庵房13间。

  从环龙桥南岸,沿南桥塘一路向东,

  筑路造风景,小摊位、红廊棚、纪念塔、猎獾山……

  在庄行学校(中学部)东北角一处,圈作农耕体验园,

  风打车、牛打车、脚踏车,秧秧唱田山歌,收稻看挑担。

  再在庄行镇上陈列“乡愁九奇”,

  到中国第一农民诗人王海草舍,参观名人书画,欣赏万余诗篇。

  花米庄行,有花米才能发展,有文物才能兴旺,有名人才能热闹,

  狂想曲没有狂想,真实的还以南齐、五代、南宋、元、明、清的原来容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台风过后/烟火如常
台风
游走东沙文化古镇
初夏玉米香
晨歌唱好
花米庄行狂想曲
东方城乡报写作08花米庄行狂想曲 2021-08-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