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佳
一堂特殊的红色党课以《红色堰泾》话剧首演的方式呈现。剧目以1920年代松江叶榭地区为背景,讲述浦南地区第一个党的地下组织诞生,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投入革命,传播红色思想,与反动势力英勇斗争的片段。
1927到1948年,堰泾村走出了24名中共地下党员。松江党史资料载,自建党始至解放,松江中共地下党员要数叶榭镇为最多,而中共叶榭地下党组织以堰泾村为核心,堰泾村因此被誉为是“共产党员之乡”、“红村”。
历史并不遥远。长久以来,发生在堰泾村的许多真实的红色革命片段仍然在村里家喻户晓,也在村民习以为常的言谈中留下深深印记。“比如,蒋梯云、顾杏生等一些地下党员,当年是怎么带领一万多农民走到街头,去地主家混饭吃,要求开仓放粮,我爸爸讲起来如数家珍,我也从小就知道。”堰泾村党总支书记蒋蕾说,不少地下党员后人仍然生活在这个村子,即便熟悉,片段式记忆仍然是琐碎的。2019年,在叶榭镇党委支持下,堰泾村党总支提出,要“抢回”这段历史。
这些地下党员的后人大多七八十岁高龄,抢救式开展口述采访工作,如同与时间赛跑。曾任堰泾村驻村指导员的王磊是这本书的筹备和策划者之一,他全程参与了每一次口述访谈。王磊说,这些地下党员的后人已分散居住在不同地方,除了本村,有的在松江城区,也有在金山、闵行、徐汇,还有一位家住武汉,但口述工作都得到了地下党员后人和亲属的支持。
虽然年事已高,但追忆父辈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详尽还原大量细节,也提供出了很多珍贵的私藏史料、手稿、影像资料。“像蒋梯云的子女,他们自己为父亲出了一本回忆录叫《风雨人生路》。”蒋蕾说,因为一种相似的身份,一份相似的红色基因,口述过程常常饱含深情,触动人心。
6月25日,在叶榭镇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集会上,《红色堰泾》首发仪式举行,作为四史教育的重要成果发布,24名共产党员的故事终以清晰的脉络呈现在公众面前。
从蒋三大、许迪昌、杜宝才、费培生,到蒋梯云、黄竞之、陈炎培、叶定远……一连串名字在松江浦南革命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位置,书的内页有一张“中共浦南工委及叶榭支部组织示意图”,还原了在24位地下党员的浴血奋斗下,党组织是如何发展壮大的,这些是大量文案中梳理出的一手材料。
地下党员蒋梯云、叶定远的女儿蒋鲁美,黄竞之的女儿乔芸芸走上舞台,参加本书首发的启动仪式。这是她们第一次见面,却像一对老朋友,不停地攀谈聊天。书的出版如同一根红线,把历史上曾有着共同奋斗和共同信仰的情感印记也串联到了今天。
就在这几天,一场庆建党百年红色堰泾史料及民间风物展的小型展览在叶榭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举办,展出将《红色堰泾》书籍筹备过程中从民间收集到的各种史料、实物面向市民开放,大量旧照片为堰泾村留下珍贵记忆。
松江
虽然年事已高,但追忆父辈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详尽还原大量细节,也提供出了很多珍贵的私藏史料、手稿、影像资料。因为一种相似的身份,一份相似的红色基因,口述过程常常饱含深情,触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