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江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因为有这群人,松江乡村变得更美了

  □记者 贾佳 通讯员 李谆谆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松江区入选,为上海市此批次唯一一个上榜地区。在松江农村,新型农民不断成长,新业态不断涌现,创业创新的热潮涌到了田间地头,让这片黄浦江畔的绿色田野持续生“金”。

  在接触农业之前,张春辉一直开启着创业者的“赢家”模式。创办蜡烛生产贸易企业,生意如蜡烛一般红火。在某电商平台的“双十一”营销大战中,常冲上同类产品销售冠军“宝座”。直到2016年开始接触农业。

  “农村不缺优质农产品,但好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农产品物流链有五六个环节,代理商赚取了大部分的利润,农民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张春辉在叶榭镇农村长大,对于农产品销售,他有这样的感受。2016年,他创办起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和实体品牌“家绿”,有一个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好的初衷,就是致力于通过产销对接,更大程度简化农产品流通环节,来增加农民的收益。

  从一开始的大米销售,到西甜瓜、草莓、葡萄、小番茄等地产优质水果,再到来自全国各地“土”产品,张春辉的创业“版图”越做越大,农产品品类日渐丰富,从实体门店到电子商务,销售渠道更畅通。今年5月,他投资建设的“家绿彩虹农庄”休闲园就要开业。经过改造,这里将涵盖采摘、农事体验、拓展、科普等功能,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张春辉的创业模式又将“升级”。

  张春辉的农村创业历程,是松江农村创新创业的缩影。据统计,目前,松江有这类创业主体近700名,这些有一定资金实力、技术专长的创新创业主体,让松江农村焕发生机活力。

  几年前,美食节目制片人郭悦与卢森从城市搬到泖港镇腰泾村,将这里一处旧房亲手打造成自己向往的模样,称为“美厨玩家”。既谓“美厨”,厨房自然是主角。分中西两间,中厨可以包馄饨、煮饺子,西厨则用来做蛋糕、烤面包。隔壁置物间,瑞士的芝士火锅,韩国的陶瓷煲……这些从世界各地淘来的餐具组成一个“收藏馆”。在乡村中寻找与艺术之间的连结,郭悦很多次在创办活动过程中找到新的灵感,她还发现,乡村田园可做的“文章”远比城市要多。

  借着创新的“翅膀”,乡村创业正在走出“同质化”的怪圈。同样位于泖港镇,栖身泖港村村委会一侧的“周洁尘草木染工坊”目前也已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周洁尘从事草木染作品创作,乡村大自然环境给了她很多天然的取材来源和创作灵感,她对草木染古法配方研究着迷,闲暇时,还开设亲子、女性课堂教授制作技艺。工坊里的草木染制品,也吸引了不少采购者。

  站在风口的农村创业创新要想乘风飞得更高,还需要政策方面的助推。据了解,松江区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关于促进松江区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民生和人才保障促进本区乡村振兴的实施办法》,分别对农村创业创新出台了具体扶持政策,缓解资金这个农村创业创新的“卡脖子”问题。

  记者了解到,松江区还搭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业青年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力量,促进双创优势资源共享,推动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每年举办上海(松江)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也为农村创新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政策聚焦、项目聚焦,松江乡村涌现出了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良好的乡村创新创业品牌,像八十八亩田、幸福老人村和吾舍农场等;各创业主体正在摸索如何将农业的多种功能转化为更合适的商业模式,也让乡村在农业经济功能之外,向文化、生态、教育功能不断拓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落实责任,确保农药市场规范“一个也不能少”
因为有这群人,松江乡村变得更美了
松江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
“沃柑”安全事件带来的思考
东方城乡报关注06因为有这群人,松江乡村变得更美了 2021-04-01 2 2021年04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