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年禁渔”要尽可能配套实施其他生态修复措施

  □徐旭东

  从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实行十年禁捕。专家预测,这可使长江鱼类繁殖规模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的三成左右,对于扭转长江生态危局起到关键作用。

  长江生态恶化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酷渔滥捕是一个重要方面。导致长江鱼类数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有:干支流建坝,以及湖泊与长江之间建闸,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也破坏了自然的水文条件;因航道建设和防汛需要对长江岸坡采取硬化、截弯取直等措施,破坏了浅滩漫滩等鱼类栖息地;因上游蓄水、河道下切等原因导致水位下降,湿地植被面积萎缩,水生动物栖息地减少;沿江污染排放。

  如何配套实施其他生态修复措施,有三点建议。

  一是建档登记,保护和修复长江鱼类栖息地。鱼类栖息地包括其产卵、摄食等场所,是鱼类在长江生存繁衍至关重要的条件。但各地政府对鱼类栖息地保护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至今未开展过建档登记工作,难以针对栖息地制定保护、修复方案,也因此在航道和水利建设中极易造成鱼类栖息地破坏。建议应组织长江鱼类栖息地的普查和确认工作,并登记、划定范围,对重要栖息地划定生态红线,由政府部门公布;在航道建设等规划中避开重要的水生动物栖息地或采取实质性弥补措施;在适当区域修筑丁坝、鱼巢等,增加鱼类栖息场所,一些并非防洪需要而构筑的民垸子堤也可拆除,恢复为鱼类栖息地;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在鱼类栖息地附近杜绝污水排放。

  二是实施水库联合调度,满足中下游生态需水。水量水位是水生动植物生长繁衍的重要生态因子。浅滩漫滩只有保持淹没才能形成水生植被,适合鱼类栖息,而上游水库在秋季蓄水导致中下游一些原有的栖息地裸露干涸;相反,上游水库在春季放水涨水过快,漫滩上植物发芽生长跟不上,也不利于形成植被。水库的蓄水、放水节奏与水生动植物需求的季节错位加剧了生物群落的衰退。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督导长江上游水库的联合生态调度,既要考虑防洪和发电的需要,也要考虑下游生态需水,尽可能满足生态修复所需要的条件。

  三是试行季节性开闸,部分恢复江湖连通。历史上许多原本通江的湖泊因为防洪排水等需要筑堤建闸,阻断了江湖连通和鱼类洄游(譬如,四大家鱼等鱼类在湖泊肥育成熟后需要到长江产卵繁殖),这也是长江鱼类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建议在条件合适的湖泊试行季节性开闸,让这些湖泊获得与长江的部分连通和鱼类洄游。

  (摘编自《微观三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禁渔”要尽可能配套实施其他生态修复措施
农村快递物流要“一站多能、一网多用”
东方城乡报言论03“十年禁渔”要尽可能配套实施其他生态修复措施 2021-03-18 2 2021年03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