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2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年,从吃一碗“糖汤糕”开始

  □俞富章

  过年之前,收到朋友的微信,邀请我去他家焋糕。

  焋糕,是上海郊区松江农村民间对用米粉加工糕点的制作过程的一种叫法。

  “过年焋糕,焋糕过年”。松江农村,总是把焋糕与过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平日里可以不焋糕,不吃糕,但过年时节,那是一定要焋糕吃糕的。糕,与“高”谐音,过年焋糕吃糕,讨一份好口彩,寄一种美好的寓意,期望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福运一年比一年高!

  朋友家在浦南农村。到朋友家时,发现焋糕的场面已经铺开:雪白的米粉堆在一张大竹匾里,焋糕的模子整齐地放在一张老旧的八仙桌上,一台蒸糕的电炉摆到了大门口……我已经多年不见焋糕了,看到眼前颇为隆重的场面,不禁怦然心动,仿佛见到了久违的朋友,亲切而熟悉,浑身的热血瞬间沸腾起来了!

  松江农村制作的这种糕,说到底实际也是一种米糕。糕的原料以糯米为主,添入少量的粳米。记忆中,糯稻的产量不高,但是,就是考虑到过年有焋糕吃糕的年俗,又不能不种糯稻,因此,当年生产队里每年都会栽种糯稻,但比例极小。糯稻收获之后就加工成糯米,直接分配到每户人家。每家所分得的糯米数量并不多,不过用来焋糕是完全足够的。每家都会把仅有的糯米保留着,等到过年时再拿出来焋糕。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糯米饭,那粳米饭吃在嘴里又香又糯还带甜味,比梗米饭要好吃多了。父母告诉我,糯米不能全部烧饭吃掉,要留点存着,过年时用来焋糕的。

  焋糕的过程并不冗长,操作并不复杂,但其中却凝聚着民间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关乎美食,重要的是关乎人生之梦想与追求。

  首先要将糯米磨成粉。磨粉之前,先将糯米浸泡淘净并晾干,这是很重要的环节。磨粉的工具是石磨。石磨由石头凿刻而成,上下两层,圆形如盘,并配有本质的磨头磨把。这是一种古老的磨粉工具,当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磨粉时,将石磨搁在由两张长凳与一把长梯组成的架子上,石磨一侧是装着米的木盆,石磨下面是一张大的竹匾。一人推磨,一人执磨头并一把米一把米的加入石磨的入口,米粉就在石磨的碾转中溢出来,静静的溢到竹匾内。

  磨粉是我见过的最温暖最亲切最美好的家庭风景。我记得,我家通常都在大堂里磨粉的,母亲推磨,父亲把磨并加米。母亲与父亲一边磨粉,一边回忆着一年的往事,畅想着新年的憧憬,说到开心处,他们就会放声笑起来。伴随着母亲推磨发出的“吱吱嘎嘎”的声音,父亲则将一把一把糯米添入磨中,一粒粒饱满滚圆的米,就在父母的回忆与畅想中变成了米粉。那洁白如雪的米粉,凝聚着的是过往的岁月,美好的未来。这是一幅令我一想起来就心生感动的风景,虽然并不浪漫,却是温情脉脉。

  米粉磨好后,堆放在竹匾里;焋糕前,需要加入少量白糖水,以增加甜度。米粉装入模子之前,还要用双手将米粉与糖水搓匀搓细;再用筛子将米粉筛到制糕的模子里。

  模子是焋糕的重要工具。焋糕的模子是木质的,模子的底座有雕花,雕花丰富多彩,大多为吉祥喜庆的图案;模子里放满了米粉,就覆倒在蒸笼格上。模子覆盖过来后,就会发现模子内的雕花出现在了糕的表面,令糕呈现出美妙的图案,一块小糕就有一幅图案,每幅图案都生动可爱,令人喜欢。

  当年,焋好的糕放在土灶上蒸的;如今可以在煤气灶上蒸了,省事,便利又环保。

  蒸熟后的糕,散发出浓浓的米香。这个时候,乘热吃糕,香浓糯软,味道极佳。记得,我家蒸糕时,蒸熟的第一锅糕先分送给左邻右舍的;而左邻右舍也会给我家送糕。这种相互赠送软糕的行为,显然不是要炫耀谁家糕点的厨艺和味道,而是分享,分享不同糕点的不同味道,分享生活的美好,传递的是邻里之间的和谐与温度。

  过年焋糕,当然是为了过年吃糕。除夕的年夜饭和大年初一的早饭是必须吃糕的。

  在我的记忆中,最具仪式感的就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早饭。大年初一,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起床后就为一家人准备早饭。早饭并不复杂,但很正式,就是用焋好的糕与红糖水煮成“糖汤糕”。等我们起床后,母亲就会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糖汤糕”:大半碗的糖水里沐浴着两块软糕。一碗两块软糕,也是一种心愿:好事成双!新年第一餐,我们一家人围在一桌,每人一碗糖汤糕。咬一口,满嘴香香的,甜甜的,糯糯的,软软的,暖暖的……

  新年,就从吃这一碗“糖汤糕”开始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4版:专题
   第06版:专题
   第08版:写作
新年,从吃一碗“糖汤糕”开始
做年夜与掸蓬尘
■牛气冲天
头香
新春新貌
东方城乡报写作08新年,从吃一碗“糖汤糕”开始 2021-02-12 2 2021年02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