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子晗 摄/文
春节里的吴房村,旋律悠扬的古筝声声入耳;一盏盏大红灯笼把素净的白墙黑瓦“装点”起来;青石板小路上安上了一个个可爱的风车;咖啡厅张贴着一张张庆贺新春的标语;雕刻桃仁、模拟插秧、织布等新年活动……
冬日的暖阳下,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屋舍干净整洁,修剪整齐的黄桃树与随风摆动腰肢的竹林动静相宜,清澈的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好一幅美好宁静的乡间美景图。这里,便是位于奉贤青村镇的吴房村。新春佳节,吸引市民近悦远来的网红村似乎和往常不一样了:旋律悠扬的古筝声声入耳;一盏盏大红灯笼把素净的白墙黑瓦“装点”起来;青石板小路上安上了一个个可爱的风车;咖啡厅张贴着一张张庆贺新春的标语;雕刻桃仁、模拟插秧、织布等新年活动……不管是在吴房村居住的新老村民,还是慕名而来欢度春节的游客,都能在浓浓的年味中十足地感受到中国最重大、最传统的节日气氛。
切菜、揉粉、捏形、煎炸、翻面,无不体现着地道传统美食背后的功力。一块块冒着热气的塌饼相继出锅,村里不一会便弥漫着这道传统农家点心的诱人香气。吴房村特色的草头塌饼有咸甜两种风味,咸味塌饼由糯米包裹草头肉末馅料炸制,外皮脆糯,香浓咸鲜;甜味塌饼是草头切碎,融进面粉里,包裹豆沙馅,一口咬下去,清甜软糯。“这些都是我来到吴房村后和这里的阿姨们学的。”今年刚刚选调过来的硕士毕业生程媛一边吃着刚出锅的塌饼一边开心地向记者介绍。二十出头的她表示,在吴房村工作的年轻人也很多,作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吴房村不一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一批像她这样的年轻人。出生于宁波的她说:“今年响应国家号召,我打算就地和这里的村民们一起过春节了,同时还可以为村内的疫情防控增添一份力,今年虽然不能回家,但是吴房村的氛围和人文是特别让我喜欢的,就比如像今天这种塌饼制作的活动,在这里过年也可以和这里的阿姨们学‘手艺’,这让我觉得即使不回家过年,也能体会到吴房村的别样年味。”
刚开业不久的田心农创市集,是吴房村里又一亮丽的风景线。店里陈列着各种春节“特供”商品,零钱包、笔袋、环保挎包、围裙……各色土布制成的用品摆满了货架。这些看似简单的手工制品,都是吴房村的阿姨们一针一线做出来的。“我们老人在家里闲着没事,也喜欢手工,村里工作的年轻人便想出让我们制作土布用品。你看,这是我们吴房村特有的土布。”一位负责土布手工的阿姨拿起一块粉色格纹布向记者自豪地介绍。农创市集的负责人钱安婷说:“村里的阿姨们还制作了‘年年有鱼米袋’,在里面装上大米,送给向我们订购的公司或者村里的村民,当作过年的伴手礼。土布同样是村里的老阿姨亲手缝制的,图案logo都是年轻人设计的。”各式手工艺精美的土布作品,代表着吴房村形象的黄桃logo印花周边,无处不体现着新年之际吴房村新老村民们的智慧融合。
还有一帮年轻的“新村民”,因为疫情,他们同样也不打算返乡。他们忙着登记吴房村里2月份过生日的60岁以上村民情况。“入驻我们吴房村的思尔腾公司,每个月都会为村里当月过生日的老年村民组织活动集体过生日。这个月过生日的老人有59位,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思尔腾员工决定不搞集体庆生活动,改为分别向老人赠送生日礼物同时也送上一份新春祝福,也算是新老村民一起欢度春节了。”吴房村党总支书记秦瑛介绍说。
为了留住年夜饭上的“一抹家乡味”,入驻吴房村的一群“新村民”——上海贤雀商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则请村里阿姨们共同制作年夜饭大礼包。酱鸭、白切鸡、奉贤方糕、菜卤蛋,各种当地食材在阿姨们的巧手之下,变成随时可以摆上桌的美食,再包装成精美的“过年大礼包”,不仅满足了一些公司的订单需要,同时也让阿姨们实实在在地增加了额外的收入。
今年留在吴房村过年的年轻人,不论是这里的气息带着一丝家乡味,还是在这里与老村民们制造出的新“年味”,都能让他们在吴房寻找到新的团圆与归属感。他们留在吴房村,和当地老村民一同共享年味,体味着这特殊而难以忘怀的新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