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走村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加强镇产研结合~~~
10年风雨无阻,承包了老人一日三餐~~~
~~~
宝山大场镇用AI助力垃圾治理~~~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年风雨无阻,承包了老人一日三餐
横沙岛上有一支特殊的“外卖”团队

  冷冽的冬日清晨,深邃微白的天空中还散布着点点繁星。53岁的宋卫娟骑着电动车来到村委会的“爱心食堂”,墙上的挂钟指向5点整。淘米、熬粥、蒸馒头……1个多小时后,热气腾腾的早点将准时出现在崇明横沙岛南片10个村的老年村民家中。

  □记者 欧阳蕾昵 摄/文

  “老人吃上一口热饭不容易”

  宋卫娟是横沙乡丰乐村“助老爱心餐”项目的“元老”。2011年,这个项目就已启动,到今年正好走过十个年头。“岛上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就业,留守在家的老人尤其是孤寡、重疾老人的生活质量很差,平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了这些,丰乐村党支部书记顾伟达决定从最基础的温饱做起,将“爱心餐”送到老人身边。

  项目启动伊始,丰乐村成立了一支“五朵金花爱心服务队”,党员宋卫娟等五个妇女在家里为老人烧饭、送餐。2013年底,村里的“爱心食堂”建起来了,面对一日三餐连轴转,不少服务人员打起了退堂鼓:起得早、收入少,还要来回奔波,性价比实在太低。这时,宋卫娟挺身而出,向顾伟达打包票:“老人们能吃口热饭不容易,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最初,这支“外卖团队”只为村里十余位老人送餐,后来影响力大了,整个横沙乡“依样画葫芦”再建了3个助餐点,覆盖全岛老人。如今,作为4个送餐点之一的丰乐村组建了一支18人的服务团队,送餐范围涵盖横沙乡南片10个村、200多名老人。

  自家种的蔬菜,吃的是一份安心

  中午10点半,“爱心食堂”一片忙碌。粉蓝两种颜色的餐盒一字排开,宋卫娟照着白板上的记录,依次将虾仁炖蛋、山药炒木耳、荷兰豆炒腊肉及白米饭放入饭盒中,豆腐羹则另外盛在汤碗里。

  “两荤一素一汤,都是低盐低油,保证营养均衡。”顾伟达指着村委会大门外的一片菜地介绍说,助老餐里的蔬菜都是村里的丰美合作社种的,吃的就是一份安心。由于老人对饮食有不同要求,“爱心食堂”特地做了精细分类: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太甜、有痛风的老人不吃海鲜豆制品、还有不喜欢吃鸡的老人也特地安排了其他荤食来替补。

  “为此,每顿餐都要多准备两种荤菜。”顾伟达坦言,这样的确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既然是为老人办实事,就要把服务做细做到位。为确保食品的安全,“爱心食堂”的服务人员都要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有了上岗证才能上岗。除此之外,每年村里还会为服务人员做健康体检。

  盛好饭菜,宋卫娟趁热将饭盒放进电动三轮车上的保温箱,准备送餐。目前,仅丰乐村一个送餐点就有10条线路、配备了8辆送餐车,最远的送往东海村,来回要花一个多小时。为了让老人按时吃到热饭,这条路线的送餐员总要比其他人提前20分钟出发。

  “只要是符合儿女在外、行动不便、自理困难、孤寡高龄等条件的老人,就可由村里安排服务人员配送一日三餐。”顾伟达告诉记者,每个月的餐食费标准为900元,符合条件的老人只需支付饭菜原材料的成本费——每月每人交450元;而90周岁以上老人只需负担每月100元。过去,有些村民为了照料老人,不得不待业在家,准备每日饮食。有了爱心助老餐,老人的一日三餐有了保障,也让子女可以安心外出工作。

  “助老爱心餐”能坚持十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个中滋味,顾伟达再清楚不过。员工的工资、食堂的折旧,还有高龄老人的餐费补贴全部由村委会承担。去年,爱心人士向丰乐村捐赠了一套西点烘焙设备。“现在,老人的早餐品种更加丰富了,除了豆浆、粥和馒头外,还增加了花色面包。”

  顾伟达告诉记者,丰乐村村民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到三分之一。除了物质上的需求,老人其实更缺乏精神上的陪伴。如何做好农村助老服务,是乡村基层治理的重点,接下来,村里将号召更多志愿者加入关爱老人的行动中,为他们送去邻里相助的温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稿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走村镇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市农科院牵手宝山罗店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横沙岛上有一支特殊的“外卖”团队
万头水仙藏冷库 5月花开展芳容
将完成80个小区垃圾站点智能管理
东方城乡报走村镇06横沙岛上有一支特殊的“外卖”团队 2021-02-04 2 2021年02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