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的百岁枣树,为何长在塔庙村?

  □通讯员 刘必华

  这两天,安亭镇塔庙村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该村工业园内的一棵百年枣树,进行修枝和施肥护理。原来,这棵枣树是5年前,塔庙村结对帮扶的河北省阜平县店房村赠送的。让村民惊喜的是,第二年夏天,枣树就克服了“水土不服”,开始开花挂果。

  走近塔庙村工业园,眼前的枣树高逾10米,斑驳的树皮、苍劲的枝干,透着岁月的沧桑。树的上部还分出了几个粗大的枝杈,虽冬季树叶枯萎,但依然挺拔壮观。为了防止树木遭损,园区在枣树周围铺上一片100多平方米的草坪,还在不远处砌了一座假山加以点缀。

  塔庙村党总支书记陈亭介绍,2016年,经嘉定区人民武装部推荐,安亭镇塔庙村与阜平县店房村结对。塔庙村每年投入20万元,帮助店房村140多位65岁以上老人缴纳医疗保险,提供养老补助;先后出资30多万元,为全村21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助学金;赠送轮椅50余辆,供村里腿脚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使用。

  千里之外,店房村的村民们深受感动,“大上海什么都不缺,我们拿什么回报呢?”店房村被誉为“枣树之乡”,便有村民提议,寄点家乡的特产大红枣,给塔庙村的村民尝尝。但是一次也寄不了多少,经过大家的慎重商议,店房村村民决定将村里的一棵百年枣树赠送给塔庙村。

  “塔庙村给我们的每一笔资金,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帮助,百姓们都看在眼,记在心里。”店房村党总支书记刘淑军告诉笔者,尤其是村里的老人,如今有了医保和养老金,个个乐开了花。“我们无以为报,以树相赠。大树每年开花结果,就像两村的情谊一样枝繁叶茂。”刘淑军深情地说。

  送这么一棵大树,运输可不容易。刘淑军自掏腰包,租了一辆大型平板车,一路将其护送到塔庙村。为让枣树在上海健康生长,河北当地相关部门出具了该树的鉴定证书、植物检疫证书,店房村农技人员还对树木养护和防病害知识进行了具体指导。陈亭表示,自从这棵枣树来到村里后,因各种原因已搬移过3次,“刚开始,我们也很担心,怕种不好。好在有店房村老乡的指导,经过精心护理,它的长势非常好。”如今,这棵枣树已成了塔庙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村民介绍,枣树每年春暖花开时绿意盎然,到了夏季枝繁叶茂,挂满枝头的果实由黄变白,再渐渐变成一个个紫红色的“小灯笼”,煞是可爱。村民老张说:“说来也稀奇!大树搬迁,其实不容易存活,没想到这棵枣树第二年就挂果了,果子又甜又脆,非常好吃!”

  5年来,塔庙村与店房村也一直保持着往来,两村干部还经常通过微信,就产业发展、党建工作、人才交流等进行学习互动,取长补短。得知店房村近年来利用丰富的大枣资源,正在建设集生产、科研、采摘和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化乡村,陈亭很高兴,“今后,两地村民也可以像亲戚一样走动,在枣树下拉拉家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关注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实行“一户一犬”,有户口也有编号
河北的百岁枣树,为何长在塔庙村?
口述历史传承红色记忆,用镜头记录外灶“四史”故事
向化镇助餐服务让老人不出家门吃上暖心餐
东方城乡报新农村A08河北的百岁枣树,为何长在塔庙村? 2021-01-05 2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