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近姚子青

  □刘向东

  宏伟庄重的淞沪抗战纪念馆里有一张抗日英雄姚子青烈士的戎装照。他军容严整,儒雅英俊。一双刚毅的眼睛闪烁着星辰般的光芒,仿佛是在注视着抗日勇士出征杀敌的硝烟战场,又像是深情地欣赏着那血染的地方盛开的美丽鲜花。

  纪念馆是临江公园的主要景点,距我家不远。我经常会漫步公园,也时常会在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默默驻足,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纪念馆。而每次走近姚子青,望着他那刚毅深情的眼睛都会有种新的感受和收获,好像自己就是姚营长注视着的一名战士,在等待着冲锋陷阵的战斗号令。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再次走近姚子青。透过纪念馆展厅内的模拟灯光,就像瞬间跨入了83年前那炮火纷飞悲壮惨烈的抗日战场。那通明变幻的光影,犹如遍地燃烧的抗日烽火映照着无数奔赴抗日前线的英勇将士和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刀光血影;那一幕幕弥漫着硝烟的影像,一件件彰显着英灵的遗物、一片片凝固血迹的焦土,似乎还在回荡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响彻云霄震破敌胆的喊杀声,还有姚子青营长一手堵着鲜血如注的腹部,一手高举弹洞累累的战旗,率领勇士们冒着呼啸的弹雨飞溅的炮火冲入敌阵的悲壮呐喊——“弟兄们,杀身成仁,报效祖国的时候到了!冲啊,杀啊……”而随着暴风骤雨般的炮火覆盖,时间永远定格在了1937年9月6日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那一刻。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98师292旅583团三营中校营长,年仅29岁的姚子青和全营600名官兵“誓与宝山共存亡”,与日寇血战七昼夜,最终全营官兵壮烈牺牲。两天后,中国国民党执监委员会向全国发出通电:“宝山之战,姚子青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翌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各界群众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高度称赞姚子青等抗日烈士为“崇高伟大的模范”。

  我曾多次瞻仰姚子青烈士的遗物和淞沪抗战遗址珍存,渴望的是珍藏历史的永恒记忆和感悟烈士们那“宁碎头颅”,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中,姚子青烈士在战斗间隙写下的“为自由,争生存。正义之师谁能敌?踏尽江边草,遍洒英雄泪。同仇敌忾拼生死,宁碎头颅,还我河山”这一铮铮誓言就是他和无数抗日英烈“宁碎头颅”报效祖国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外辱的英勇气节和不败之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烈士的誓言早已换来了中国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也实现了他亲爱的妻子在给他信中所嘱托的“把鬼子彻底消灭,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永远和平、安宁,美丽如春”的美好希望。同样,在烈士们血染的地方,腾飞而起的是一颗耀如璀璨明珠的滨江新城。而每当我走进美丽如画的临江公园,面对花木掩映的“姚子青营牺牲处”纪念碑时,眼前浮现的不仅是抗日勇士们的不屈英姿和弹雨纷飞的“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场景,而且也看到了新一代的宝山人正以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步子踏着先烈们的足迹,继承着烈士们的崇高遗愿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百倍的激情和求实的行动构筑着更加美丽的中国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你的恩情
我在看书呢
做事与做人
走近姚子青
东方城乡报写作08走近姚子青 2020-10-30 2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