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
仅仅在上小学的孩子已经穿上了4位数价格的球鞋,出游时甚至背上了名牌包包,对各种奢侈品牌的标识如数家珍……一边不断抱怨城市里养个小孩太贵,另一边又对孩子的消费毫无节制,甚至纵容攀比,如今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值得警惕。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句老话,颇有道理,放在当下却有些变了味,学习唯分数,生活高消费,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绝不能“委屈”了孩子,长此以往,小小年纪难以体会生活不易,一粥一饭不思来之不易。更要命的是,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理所当然的需要,当他们长大后靠自己的收入还达不到小时候的“生活水准”时,会是怎样的情形,想想都觉得后怕。
如今的孩子,可以说一生下来便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当他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足够客观的体验和感知时是很难分辨清晰手机屏幕里的世界与真实的生活究竟有怎样的差别,各类营销穿插遍布在社交媒体和综艺节目之中,很多直接对准孩子,游戏买单、装备充值、直播打赏……在这样的环境中若还不对孩子的消费行为和习惯有所约束,一味强调“富养”,如何能帮助孩子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课堂,父母给予了什么样的消费观,某种意义上就是给孩子传达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真正精神上的富足是不可能通过高额的金钱消费来达到的,这一点上成年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孩子来说太难,只有通过生活的潜移默化来传导,而我们所说“富养”的精髓应该正是在于精神层面的,千万不要理解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