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锋琴 见习记者 赵一苇
“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磨难,却总能一次次从几近崩溃的边缘脱离险境,又从失败和曲折中振奋崛起……机场值守工作让我快速成长起来,我是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防疫人员的一分子,‘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被称为“漕泾大白”的90后党员项页深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自己学习党史的感受,并分享了他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机场大白”参与防疫值守的经历。
“1958年漕泾撤乡建人民公社,1966年漕泾公社由松江县划入金山县,1984年漕泾政权机构改革,撤公社建乡,漕泾又叫漕泾乡,1993年漕泾撤乡建镇。”从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的讲述中,大家了解到漕泾的建置和区划调整的历史。听到建国初期,33名指战员在反空袭战斗中为了保护漕泾人民的生命财产牺牲了自己生命的故事以及陈寅生等群众躲过敌人的枪林弹雨拼命解救被困在王盘山上的指战员的事迹,大家都为之动容。
从靠天吃饭到四季增收,从田间地头到集体上楼,从环境脏乱到美丽家园……海涯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汤建强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为大家讲述了上海最后一批盐民聚居地——海涯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变迁。从海涯村的变迁中真正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水库村党总支部书记沈海峰结合自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水库村在建设过程中,以“水”为特色,从水的生态、水的产业、水的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点滴故事。
通过这四位漕泾人的讲述,广大党员群众一起追溯漕泾生产、生活、发展变迁,还原记忆留痕。为学习好“四史”,漕泾镇还创新“书记+党校老师微党课”形式,发挥“1+1>2”的效果,碰撞出“四史走着学”的别样火花。目前,“1+1”微党课已经推出6期,6个村的党总支部书记分别结合各村的特点,讲述了各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之路。这种微党课在相关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后,受到了党员欢迎。年轻党员小张表示:“以前对自己村的情况也不是很熟,通过这个课程对自己村近年来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村史,也比较容易记得住。”
除了通过“书记党课、情景课堂、网上课堂”等形式将四史教育融入党员群众中外,漕泾镇还组建了26人的“四史”故事宣讲团,创排“四史”故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村居进行巡讲,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
此外,一张“盐途”研学图作为“四史”学习教育“打卡图”近日引发了党员群众的热议。寻着图纸的“印迹”,可以看到“沧海盐田”盐文化馆、济渡桥·浦南第一大石桥、冈身遗址·上海仅存的6000年前古海岸遗址、金山烈士陵园·市级党性教育基地,按图“打卡”学“四史”,能够让大家回忆往昔,追寻岁月的痕迹。按照图示从上往下看,是漕泾镇着力打造的三条特色路线,A线为乡村振兴路线,包括阮巷老街、海涯村、金光村等经历岁月洗礼、以崭新姿态探索振兴之路的乡村;B线为市域治理路线,包括护塘村、营房村、花园居民区等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经验、有特色、有收获的基层社会单元;C线为区域化党建路线,主要依托漕泾周边化学工业区、奉贤区柘林镇和城乡党组织结对的徐汇区相关街道红色资源开展学习。打造这3条路线,旨在用丰富的传播形式,进一步拓宽“四史”学习教育渠道,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善作善成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