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新农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实现小麦增产6%
  □记者  张树良  摄文

  “通过技术研究与方案集成,建立麦田养分均衡高效施用技术示范基地,在氮肥减量 5%~10%,磷肥减量 10%~15%的条件下,养分利用率提高 5%~1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浙沪麦田养分均衡高效利用与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负责人宋科介绍说。

  5月21日,上述项目现场测产交流会在浦东新区上海弘辉种业有限公司举行。在课题小区示范区域,一整块连片区域被划分成9个种植田块,每个田块对应传统施肥和用药,化肥减施,除草剂减施助剂处理等不同对照组,记者发现,化肥减施区域小麦长势没有明显衰退,除草剂减施助剂处理区域杂草控制效果良好。

  在面积1000亩的示范田,麦田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和麦田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氮肥施用量降低6.67%,磷肥施用量降低11.11%,化学除草剂用量减少25%的技术条件下,田间小麦长势和田间杂草控制效果良好。经过现场机割实测,养分均衡高效利用与化学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示范区小麦亩产405.1公斤,对比传统施肥施药对照区实现增产6%。

  据悉,该课题由市农科院主持,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浙沪麦区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的子课题,计划通过项目的实施,探明浙沪区域麦田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及库容动态变化特征,研发麦田大、中微量元素均衡补给关键技术,制定节氮控磷补微的养分均衡高效施用技术规程等。

  宋科介绍,该课题主要技术难点在于“探明麦田养分均衡高效利用的限制因子,针对性的提出节肥稳产的实用型调控技术”和“开展除草剂减施增效技术研究,加快改变过分依赖化学除草剂的传统施肥方式”。

  为破解养分均衡利用难题,课题组基于浦东新区和海丰农场等片区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建立了田养分元素限制因子诊断指标;针对浙沪小麦氮磷肥用量偏高,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初步形成麦田节氮控磷补微的养分均衡高效施用技术;建立麦田养分均衡高效调控技术示范区,开展相关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技术筛选,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项目技术方案突破了常规减施节肥理念,从单纯的减施向稳产增效转变,实现了节肥与增效的有机结合。

  针对麦田除草剂,项目组对浙沪小麦田开展杂草普查,明确小麦田优势杂草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优选高效低用量的除草剂品种,制定合理有效的混用方案;开展静电喷雾器、无人机等高效精准施药器械评价筛选;评价筛选对除草剂有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和喷雾助剂等。

  除此之外,项目组还针对麦田土壤肥力隐性衰退,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研究提升麦田土壤耕地质量的作物配置技术和耕作管理技术,包括秸秆还田、翻耕整地、干湿调控、施肥方法、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实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相结合,为实现小麦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和保障基本农田粮食生产能力贡献技术力量。

  此次现场测产交流会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主办,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相关单位、种粮大户代表等出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专题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农技
崇明干部直播带货带来款款告白“神器”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实现小麦增产6%
青浦重固初夏田园插秧忙
东方城乡报新农村A04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实现小麦增产6% 2020-05-26 2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