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内首次实现人工环境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
  近日,在海南省万宁市一养殖基地,技术人员经过2年多培育,完成了国内首次鹿角珊瑚属造礁石珊瑚在人工可控循环水环境下,从珊瑚小断枝长到直径20厘米以上母体(无性繁殖),再到排精排卵(有性繁殖),并成功附着礁石发育成水螅体的全过程。这将对低成本、大面积恢复海洋珊瑚礁具有重要意义。

  珊瑚礁是海洋十分重要的生态体系。近年来,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升高,造成大面积珊瑚白化死亡,而且发生珊瑚大规模白化的事件愈加频繁。另一方面,酸化的海水让珊瑚减缓生长,再加上环境污染、过度捕捞而导致珊瑚天敌泛滥等因素,珊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据了解,鹿角珊瑚属是自然界珊瑚礁主要品种,也是做野外生态修复的主要品种。目前用于野外珊瑚修复的珊瑚苗来源多为无性繁殖,通过采集野生珊瑚再分枝培育,但无性繁殖存在需要采集成体珊瑚、基因多样性低的问题。

  如何解决珊瑚人工繁殖规模化量产技术瓶颈,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负责此次试验的海南琼海中远蓝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远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知道珊瑚有性繁殖可以在短时间低成本获取海量珊瑚种苗,使野外珊瑚大面积修复种植成为可能。但以往科研机构做的鹿角珊瑚属珊瑚有性繁殖,一般是直接从海里收集卵或是将野生母体采回,采集珊瑚卵子受到野外环境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容易从海水中携带进寄生虫和病菌。

  走进位于万宁市山根镇排溪村的海水养殖基地,珊瑚、砗磲、藻类、鱼类等生物在这里实现了人工循环水环境下的共生共养。投喂的食物经过食物链生物多重滤食,被完全分解利用,零残留、零累积,整个养殖过程不使用任何药物。

  “珊瑚有性繁殖的技术难点主要在获取健康受精卵这一环节,它对精子、卵子的质量、水质、水温、水流等要求都很高。”汪远说,如何掌握珊瑚的最佳生长环境,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年复一年的摸索总结。

  最终,汪远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陆地生态循环水技术,精准掌握了最适合珊瑚生长所需的阳光、水温、食物及水体各种元素含量数据,实现了珊瑚的快速生长和有性繁殖,整个过程对野生珊瑚礁没有任何影响。

  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通过对各项要素的精准控制,汪远实现了一年10厘米以上的生长速度。同时,人工环境下的有性繁殖还可以通过杂交定向选育出耐高温、抗逆性强、抵抗寄生虫、生长迅速、颜色艳丽的珊瑚新品种。

  珊瑚有性繁殖过程是母体排出包裹着精子与卵子的卵囊,24小时左右卵囊破裂释放出精子与卵子,健康的受精卵会发育成浮浪幼虫,大概72小时后开始附着在礁石上,几天后珊瑚虫发育成小水螅,分泌碳酸钙骨骼长成一棵棵小珊瑚。

  汪远介绍,基地这次有45块珊瑚排卵,共获取健康浮浪幼虫40万个左右,效率非常高,解决了珊瑚人工繁殖规模化量产的最大瓶颈。

  操戈 邓卫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关注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全球疫情下,外向型农企如何闯关?
国内首次实现人工环境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
东方城乡报热点07国内首次实现人工环境造礁石珊瑚有性繁殖 2020-04-23 2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