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凌姗珊 欧阳劳力
腊月里,在奉贤区青村镇李窑村,一条杜瓜粉制作的流水线正一刻不停地工作着。杜瓜粉,学名天花粉,“杜瓜”是上海老一辈人对它的土称,还被称为“上海土人参”。近年来,杜瓜粉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野生杜瓜产量下降等原因,要买到正宗的杜瓜粉是越来越难了。但在李窑村,却有人一直在坚守着这项技艺。
杜瓜粉制作技艺也被列入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其制作流程复杂,而部分流程只能靠手工去完成。瞿世平是杜瓜粉制作和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从小开始学习制作杜瓜粉,至今已有近40年。
在形状各异的杜瓜根茎每到冬季就长得很肥大了,要经过清洗、研磨、几次沉淀和晾晒后,才能变成可冲泡的杜瓜粉。杜瓜粉制作好之后洁白如雪,有微粒,又称玉露霜,药食兼用。冲泡时可用少量冷开水拌匀,再一边搅拌一边一次性冲入沸水,至黏稠状。泡好的杜瓜粉糊糊闻上去有一股清香,食用时也可以加点砂糖或蜂蜜进行调味。
“这个季节杜瓜粉出粉率最高,质量最有保证。整个季节三个月一般可以加工到两吨。”瞿世平告诉记者,从前都是通过手工研磨。为了提高加工效率,自己在实践中发明了几台研磨用的机器,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效率,但整个流程依然需要十几天时间。
资料显示,传统中医记载,杜瓜粉入胃经、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解渴消肿、护肤美容的功效,常吃能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杜瓜粉性微寒,孕妇和脾胃虚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