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写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灶头拆了,为何娘伤心
  □陈志强

  灶头拆了,为何娘又气又恼,伤心流泪?

  乡下老宅一直空关着。五年前,独自留守老宅的八旬老娘不慎摔了一跤,手臂骨折,此后便住进了镇上的敬老院里。几乎每隔十天半月,娘就吵着要回乡下老宅去。有时,是她自己请了假步履蹒跚回到乡下老宅;有时,是让我们兄弟轮流陪着她回到乡下老家。

  回到乡下老家,娘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自己动手将那顶她使用了几十年的灶头擦拭干净,又让我帮着在灶头上炒菜煮饭。我说,不是有液化气灶具吗,为啥还要用灶头?

  “液化气灶头上烧的饭菜,哪有大灶头上烧的香。连那些城里的人,到乡下白相也喜欢吃灶头饭呢。”说着,她又讲起了有关这顶灶头的故事。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一顶灶头。砌灶头是一门技术活,家乡的泥瓦匠不少,但会砌灶头的却不多。好的灶头,一把柴火进灶膛,“轰”一下就着了;灶不好,柴火进灶烧不旺,烟很多,只往脸上扑,熏得人睁不开眼。

  那一年,娘特地请来本地砌灶能手阿勇老伯,重新砌一顶新灶头。阿勇老伯手脚麻利,用砖垒成方体,前边留空作为烟囱,通向屋顶,后面留口作为添柴用的灶眼。忙碌了大半天,一个“二眼灶”就砌成了,一大一小,在两锅之间还有“汤罐”。烧饭时,汤罐内的水也会热,可用于洗脸洗脚等。灶头的旁边,还配上了一个手拉风箱,点燃柴火后,只要拉上几下,火焰很快旺了。

  完工后,就是当场烧煮东西,既是检验灶头的质量,又是招待砌灶师傅。这时候,娘就围着灶台忙碌起来,将锅碗筷子洗刷一新,烧菜烧饭。顿时,灶台上的锅勺作响,菜肴飘香,灶下风箱的“呼呼”有声。娘忙着烧菜端菜,还不住地夸赞两句:灶头砌得好,火旺、烟少、省柴。

  从此,灶台成了娘的舞台。她每天都在那里忙碌,或早或晚,拽一捆棉花秆,夹一些稻草进厨房,坐在小凳上点着稻草送进灶膛,慢悠悠地拉着风箱。不一会工夫,一顿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餐桌。灶头上烧的“咸酸饭”最好吃,有青菜的、卷心菜的、蚕豆的、扁豆的、豇豆的等等,有时还加一点咸肉,特别是那色泽金黄的“锅巴”,我们兄弟几个常常争相用铲子捞锅巴,狼吞虎咽,那又脆又香的美味,至今难忘。

  到了春节,灶头更是派上了大用场。娘在灶台上忙着煎蛋饺、烧鸡鸭鱼肉、蒸年糕、炒青菜,我们小孩也帮着母亲拉风箱添柴火……灶头下,娘拉着风箱往灶膛里添柴火,红红的焰火一闪一闪,她的眼眸在火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脸色和衣服也都映照出温暖的颜色。

  腊月廿三,娘早早起来做“送灶”仪式,在灶台正中的香炉里插上一炷香,然后在两边各点亮一支香烛,再放上水果、什锦糖等供品,将煮好的糯米汤圆放在灶台上敬灶君公公。接着,神情庄重地向灶君公公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愿灶君公公玉帝奏善事,多言好事,愿玉帝保佑人间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在她的心中,灶头是生命的中心,是神圣的。

  那时候,家里拮据,物资匮乏,但娘用勤劳的双手,变着法子在灶头上烹调出各种农家土菜,尽其所能地为正在长身体的我们提供营养。日月如梭,暮去朝来,灶台边的娘一天天苍老,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不再挺拔……

  去年深秋,大哥将乡下老宅整修了一番。因为那顶灶头没用了,又占空间,于是就将灶头也拆掉了。

  一天,娘又一次回到了老家,当她看到屋里的那顶灶头——那曾经陪伴她数十年带来温暖和希望、心中的灶神突然不见了的时候,她发火了,责问为什么自说自话拆掉灶头。我们兄弟几个都慌了神,赶紧安慰娘说灶头占空间,平时又不用,如果要烧东西,还有液化气灶头。

  娘看到一切无可挽回,只是伤心流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视点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为新场说
母亲的菜地
灶头拆了,为何娘伤心
五星红旗
行道迟迟
东方城乡报写作08灶头拆了,为何娘伤心 2019-12-20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