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沙土种地瓜 地瓜富“沙土”
  □余小艳 王家专

  10多年前澄迈这个村庄力图改变命运的一次试种,造就了如今的桥头地瓜产业。

  到田间地头体验挖地瓜、烤地瓜,住别致的民宿,玩陶艺……昔日落后贫穷的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如今蜕变成远近闻名的“地瓜村”,还成为澄迈乡村旅游的“打卡”地。今年,沙土村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起民宿,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800万元。

  “以前沙土村是名副其实的‘沙土’村,遍地是沙土,公路不通,走路一脚踩下去往后滑,真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沙土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克谈起村庄以往的窘境时说。沙土村属于滨河冲积区,河沙地保水保肥能力弱。十多年前,该村只种植了3000多亩水稻,大片土地成为撂荒地,长满仙人掌和灌木丛,村民们生活艰难。

  2007年,在外走南闯北打拼多年的王文克了解到,不适宜种水稻的沙地,却十分适合种地瓜。于是他看准这一商机,从国外引进优良地瓜品种,回到家乡当起致富带头人,决意带领乡亲们发展地瓜产业,摆脱贫困。

  当年,王文克发动了5个村民,联合试种了100多亩地瓜,没想到大获成功,一年共收入20万元。村民们看到致富希望,纷纷重拾撂荒地,种上地瓜。第二年,沙土村地瓜种植面积上升至1700亩,第三年增到2600亩……直到今年,沙土村地瓜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

  这股热潮引起澄迈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政府不遗余力支持沙土村地瓜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2009年,澄迈县委、县政府提出“商标富农”战略,王文克带领沙土村村民成立合作社,并注册“桥沙”商标;2010年开始,桥头镇每年举办“地瓜节”,并在省内外媒介上推介桥沙地瓜品牌;2011年,桥头镇成立产销协会,积极推行地瓜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2016年,桥头镇成立地瓜研究所,配备专职研发人员,目前研发出脱毒种苗培育技术、田头扩繁技术、标准化种植技术等3项技术,取得脱毒种苗培育1项专利……桥头地瓜从最初的0.8元/斤,到现在售价5元/斤,每亩年产值过万。

  “种得越多,收益越多。”57岁的村民杨其良边在田里打理肆意生长的地瓜藤蔓,边高兴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前些年杨其良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些年得益于桥头镇地瓜产业发展,他逐年加大地瓜种植面积,不仅成功脱了贫,还盖起新楼,过上小康生活。

  在沙土村,像杨其良一样种地瓜脱贫的农户不在少数。据王文克介绍,沙土村共有1300余户5300余人,目前除了4户情况特殊家庭,其他人全部脱贫,全村近95%的村民住进了新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关注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政策
   第B08版:连载
重庆:千年茶岭吐出了“新”芽
海南:沙土种地瓜 地瓜富“沙土”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B03海南:沙土种地瓜 地瓜富“沙土” 2019-12-03 2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