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人称“于大丫”的于华。
生于1974年的于华,是土生土长的凌云乡人。2001年,她从娘家抱回一头小母猪,通过精心饲养,2003年发展到了20头,家庭养殖场可谓是初具规模。很快,到了2014年,养殖场里已有近百头母猪,年出栏育肥猪2000多头。就在这一年,东辽县凌云乡华宇家庭农场正式成立,于华就是这个农场的带头人。
随着牛场、猪场的规模扩大,粪污处理成为农场头疼的难题,到浙江省的一户家庭农场参观时,一张循环农业的展板吸引了于华,也启发了她。回来后,于华引进蚯蚓养殖项目,解决了蚯蚓过冬的问题。开启了农场蚯蚓来分解粪便的养殖新模式,解决了农场的环保问题。2017年农场开始正式上马蚯蚓养殖项目和林下鸡养殖,即蚯蚓干配制鸡饲料,生产有机鸡蛋。
用蚯蚓转化过的粪便无臭味、有机质含量丰富,是最好的生物有机肥,可以种植水果、蔬菜,种出来的葡萄上色快、糖度高、口感好,蔬菜菜味浓,不生虫子,不用化肥和农药。经过蚯蚓转化的猪、牛、鸡粪便和发酵的秸秆,最终作为肥料重新回馈大地,改良土壤,增加作物产量。
经过近5年的发展,华宇家庭农场已发展到猪场、牛场、蚯蚓场、鸡舍建筑面积共计5.6万余平方米,拥有技术人员6人,拥有“于大丫”牌蚯蚓鸡蛋注册商标。农场年产值可达370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养殖净收入占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带动周边农户36户和相关产业人员达48人共同发展致富,由于这个循环模式简单实用、效益好、好学易懂,深受老百姓欢迎。
富起来的于华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除了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她还积极帮贫扶困。今年61岁的忠大宝,一个人生活,因双腿静脉曲张严重丧失了劳动能力,平时靠捡废品卖钱。于华春节前给他和其他贫困户送去了过年的肉和油。她说:“每年过年我都会杀猪请乡亲们来我家吃杀猪菜,老人走不动的,就把猪肉跟血肠送到他们家,而且每户都给5斤猪肉,今年已经坚持第8年了。”
2017年,于华参加了省农委和省外办联合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法国学习,这次学习让她大开眼界。现代化的养猪场、养牛场,让她看到了自己家庭农场的不足。回来后,她对养猪场、养牛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现在养猪场里除了上料外,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养牛场的牛也不再关在圈里面,而是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
对农场的未来,于华心里早就有了谱,那就是“四新”:新目标、新理念、新营销、新合作。
张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