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新主体·各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专业合作社变身农民“摇钱树”
  “以前,自己栽果树一年收入不了多少钱。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统一进行栽植、剪枝、施肥等技术培训,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收入多了好几倍。”在河北省承德县八家乡,热火朝天的苹果采摘季已经结束,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社员周香志高兴地盘算着今年的收入。

  承德县是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共有129个贫困村。近年来,承德县将扶贫脱贫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植了17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达到“蒲公英式”的扩散效果,目前已带动4万多贫困人口致富增收。

  承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帅宏说,半数以上的专业合作社都采用“一地生四金”模式,即土地流转得租金、参与入股得股金、劳动务工得薪金、参与经营得现金。上联市场、下联贫困户,实现服务与经营并举、合作社与贫困户互利共赢。

  “以前,我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植玉米挣钱供两个女儿上学,生活拮据。现在将土地流转出去后,还能在家门口的基地打工,家庭经济状况改善不少。”两家乡两家村的贫困户李学义加入超凡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在种植基地当保管、承包大棚。

  依托种植养殖基地,通过推行“一地生四金”模式,目前承德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率超过95%。针对人多地少、资金缺乏等问题,许多专业合作社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先将农民土地租赁过来,建大棚、建基地,然后再承包给农民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和风险。

  承德县金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文帅说,通过“反租倒包”,合作社建成了500亩香菇基地,并将菌棚承包给群众栽培。现在已辐射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全县的香菇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合作社的新经营模式给社员带来了大丰收,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金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菌棚承包户陈福利说,他现在经营3个香菇棚,年均增收8万多元。

  承德县森河源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希申说,他们采用“技术托管+保底收购”的零风险扶贫模式,为贫困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产增收。

  “为改变小种植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抱团发展,承德县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拓宽农民稳定增收渠道,真正让合作社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承德县委书记齐建文说。

  杜一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动态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连载
“九供鲜”合作社联合社 新鲜农产品进小区
贵州省农民合作社系列培训开班
张庄合作社5年培训千余名新型职业农民
巴东金果坪依托合作社发展白柚
河北:专业合作社变身农民“摇钱树”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各地B04河北:专业合作社变身农民“摇钱树” 2019-11-26 2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