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九溪十八涧,是在近40年以后将要退休的2019年4月的事情啦。
这次,单位安排参加上海市总工会杭州屏风山疗养院疗养。
屏风山疗养院就在九溪十八涧的进口——之江路和九溪路差不多相交处。由于40年前九溪十八涧的游玩经历,知道那是个极其幽静的去处,心仪已久,尤其是久居上海,内心渴望山林、雨雾、安静的滋润,所以,虽然我们这次没有九溪十八涧旅游日程的安排,但我还是在第二天清晨,利用酒店吃早饭前的间隙,骑了辆共享单车,去“回味”40年前的“故事”。
从杭州屏风山疗养院转到九溪路不久,有指示牌说前面有陈布雷墓,这令我很兴奋。我喜欢历史,对陈布雷的经历比较了解,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自杀身亡,给世人留下很多不解的疑团,对他的结局很是惋惜,现在他的墓就在我前面,我当然要去看看啦。再则,这墓,我们上次游玩九溪十八涧时,我们没有看见,也促使我去看看。
沿指示牌,转了二三个弯,走上近百步台阶,就来到了陈布雷墓前。
这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墓。墓的入口,有二个水泥砌就的柱子,进去,中间竖起一块 “陈布雷先生墓”水泥墓碑,后面,不大的墓,顶呈圆形,墓的占地也仅有20平方米左右。从墓碑为“同县愚兄慈溪钱罕谨题”可看出,现政府总体上是不认可为前朝政府服务的陈布雷的,但后面有一块现政府题的“陈布雷墓”的介绍中,可看出宽松的政治氛围下,对陈布雷抗战中所做的贡献还是予以认可的:“200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中央委托中共浙江省委为陈布雷颁发了这一纪念章(由家属代领)。2008年,杭州市政府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九溪——杨梅岭政治重点项目中,对陈布雷墓进行原址修缮”。
我对陈布雷的才学很羡慕,他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因此,作为后辈,能在这里一睹陈布雷的墓,还是很敬仰的,可惜没有准备,没有可供祭奠之物,于是,手中吃剩的三根黄瓜,竟然成了我祭奠前辈的供物,我想,倘若布雷先生有知,也不会怪罪后辈的吧。
从陈布雷先生墓地下来,继续往前,看见有“理安寺”的指路牌,也因上次没见过,想去看看。边上看见一挑着担的老人,上去问理安寺还有多远?老人放下担子,说前方溪中溪度假酒店和九溪烟树,是九溪路的终点,这个岔路口,一个向右,是乾龙路,一个向左,是龙井村路,理安寺在乾龙路,不远,接着,有点不高兴地抱怨政府没好好修缮理安寺,很可惜!我没理解他的抱怨,径自骑着单车,向前。这里的上坡,有点累,好在路不远,五六分钟就到了理安寺。
九溪十八涧的分水岭统称理安山,山因理安寺得名。理安寺的山门关着,于是,从边门进去,右手有一个端庄大气而又不失秀丽的法雨亭子里,坐着几个回族人,有男有女,都是60以上的老人,看上去也不像是来拜祭的,只是歇歇脚聊聊天而已。
理安寺,很小,里面没有僧人,没有供奉的香火,也就理解了刚才问路时老人的抱怨。清代时期,雍正、乾隆亲临理安寺,重修被山洪冲毁的山门、御碑亭、殿宇、禅堂等,规模宏大,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西湖著名佛寺。后清亡寺废,直至2003年,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重修理安寺,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理安寺。
出了理安寺,再往上骑时,有点累,还好坡度不是太陡,遇到坡度大些的地方,下车推着走。
一路上,看郁郁葱葱的树和层层叠叠的山,依稀回到40年前。
1980年的初冬,我和同学一行五人,到杭州一游。听说九溪十八涧的风景很好,我们便从九溪十八涧的头——之江路开始走起。那时的九溪十八涧,没有像现在可以通行汽车的柏油马路,当年的路,是典型的山路,用山石铺出,窄窄的,几十厘米宽,10公里左右的路,完全是靠两条腿,从头走到尾,但那时年轻,只有20岁,有的是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一路上,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同学,当时穿了件夹克,不是真皮的,是人造革的,但那时有一件人造革的夹克,也是令人羡慕的事。由于人造革不透气,一路上,从敞开的人造革夹克内,冒出缕缕白气,同学路上也拿这调侃他。
那年,我们走到了“九溪十八涧”的终点——“龙井问茶”龙井村,那里不断有茶农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品茶买茶。我们随意找了一家坐下,边喝着龙井茶,边看着茶农熟练的用不带手套的手,在一口大铁锅里不停地翻动新鲜的茶叶,将张张嫩绿的茶叶,炒成干枯但碧绿的龙井茶,内心很是佩服。
茶喝了,人家要你买一点,年轻人,脸皮薄,不好意思不买,于是,每人多多少少买了点放在旁边炒好的成品,还觉得现炒的龙井,货真价实。很多年以后,才知道,现炒的龙井茶,往往带有一股青草味和铁锅的火气味,滋味很差。刚经过高温加工的龙井茶,其内在物质需要一段时间进行重新分布,就像刚出锅的花生,要冷却后吃才更香的道理一样。现炒的龙井茶最好采取石灰贮藏法,贮藏十天半个月后,生石灰会吸附掉龙井茶中的青草味和火气,茶叶原有的香气才能恢复。当然,也可以采用比较简便的低温冷藏法、保温瓶贮藏法、干燥剂保存法。
当年,一路上如果说要有商业的话,那就是茶农现炒现卖龙井茶,不像现在,商业繁荣,除现炒现卖龙井茶依旧外,民宿、酒店比比皆是,而且,这些民宿、酒店的价格都不菲。
根据指路牌,前面一个景点是象鼻峰,但路有点远,又是上坡,骑车累,今天还有集体活动,早饭也没吃,再加上象鼻峰看过几回,于是,打道回府,回屏风山疗养院。
回疗养院的路是下坡,骑自行车,那叫一个“爽”字了得,和40年前的步行,感觉完全不同。
这次,说重返九溪十八涧,其实有点夸张。这次“重返”的路,其实不是全程,只是一点点,只是九溪烟树以南的九溪路一段是“重返”,其余的,道不同,所见也不同。40年前是沿九溪路——龙井村路走的,而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溪十八涧”,而这次是沿九溪路——乾龙路走的。龙井村路景点少,基本上是自然景色,而现在乾龙路上的商业已是比较繁荣、比较“闹猛”。
40年前,由于走的线路不同,没有看到理安寺,如果看到,也是没有经过2003年的重新修缮的理安寺,相比现在,一定更加破败,也将一定更加令人唏嘘。如果说这次有什么大的收获的话,就是看见并拜谒了陈布雷先生的墓地。我这人,旅游,每到一处,更加注重的是具有厚重人文历史背景的景点,而对纯粹的自然景点,兴趣不是太大,因此,这次时间短——只有一小时左右,路程短——只有五公里不到,算不上“九溪十八涧之行”,但看到了陈布雷先生的墓地,看到了理安寺,心里颇有一丝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