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鉴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乡村的医院、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农业凋敝,大批农民卖掉土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造成乡村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迅速拉大。在此背景下,德国实施“城乡等值化”发展战略,激发乡村主体活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使德国成为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

  主要做法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以土地大规模集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这是德国乡村振兴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一是推进土地合并。土地合并给农场经营带来规模化效应,也使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成为必然。德国农业91.3%以家庭农庄为主,德国就业人口4428万,农业从业人员占1.6%,1个农业人员可养活155人。二是实施土地整理。德国的土地整理不是简单的土地合并,而是通过专门规划,化零为整,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对地块、道路、水利以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重新布局,让土地高效产出。三是扶持农业发展。农民种地每公顷有176欧元补助,对生态有帮助还能再得到30欧元补助。如果对环境有促进作用的,政府都有专项补助。土地规模经营推动了农村人口分流和农业专业化水平,也为乡村专业人才流入提供了平台,给乡村注入了活力。

  大力投入村庄更新。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实行“我们的乡村应该更美丽计划”,1976年,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土地整理法”。一是做好村庄更新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落实“去中心化”理念,布局大专学校、企业总部和一些公共职能,目的是减少城乡差距,在乡村能留住人才。二是逐年推进项目实施。通过逐年增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乡村生活水准等值的前提下达成区域之间有益互补,乡村的暖气、电力、燃气、交通、网络、医疗、污水、就学等公共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覆盖到位,使得乡村可以吸引人,也能留得住人。三是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德国城乡也有一个大规模的立面改造阶段,我们所见到的美丽房子,几乎每一幢都是经过精心修缮的。文保房屋修缮政府给予补助,私人房屋改造给予低息贷款。乡村的美丽庭院多姿多彩,别具风格,形成一道靓丽乡村风景线。

  强力推动环境保护。德国高度重视生态绿色环保。一是在环保设施覆盖城乡。政府负责投资所有的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规定不得赢利,污水管网覆盖到乡村。二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注重生态有机。土地采用7年一轮作制度,每年安排7%的耕地休耕,严禁使用除草剂、化学除菌剂、化学肥料。为了使耕地留足动物活动空间,比如留一片草地不耕种方便鸟类栖息,政府会给予留白补贴。三是在日常细节方面落实环保理念。德国注重在生活细节上保护生态环境。1993年出台《垃圾分类法》,立法推动垃圾分类处置,最高准则是避免产生垃圾,从小孩教育开始,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

  精细实施农业生产。在制度层面,成立了生态农业促进联合会,其成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要保护好自己生存环境里的生态平衡。在生产环节,由于农业生产对环境有影响,施多少化肥有专门规定,生产有机农产品有专门法律规定;种子、土壤都不能是被污染的,新的技术也不能随意利用。在流通环节,食品实行可追溯管理。在保障服务层面,德国把合作社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农业服务体系,各种各样的合作社遍布乡村,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服务网络。

  加强人才教育培训。“德国制造”成为受人们尊重和信赖的品牌,德国产品精细、精致、精品的背后,是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在德国从事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实习,才能从事农业生产,使农民职业化成为现实。德国注重每项工作标准化、精细化,顶层做好设计,系统推进,员工培训也是如此,使德国产业发展有了一个可持续的、高质量的支撑体系。

  经验启示

  德国大农场、大机械的农业生产与我们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差异。德国自然条件很好,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耕种,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农业从业人员占1.6%,农业专业化分工明显,使农民职业化成为现实。而我们农业从业人员占17%,比例很高,人均土地面积只有0.5亩,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滞后。因此,我们在乡村振兴中减少农业人口比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等任务都还很重。

  德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与我们城乡差别大的差异。在德国虽然是乡村,但这里的生活可以和城市相媲美,暖气、电力、燃气、交通、网络、医疗、污水、就学等与城市一样便捷,人们愿意留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留人很难,特别是留住有活力、有文化的青年人更难。当前,城镇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城乡人口还在不断分化,赋能乡村振兴,吸引乡贤进村任务很重。

  德国城市化回归对乡村活力影响问题值得我们思考。20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腾飞期,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向农村涌流。但现在,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入,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很大,城市房价上涨很快。当前我们处于逆城市化苗头期,需认真研究更多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农村创业,增强农村活力。

  庆元

  [链接]

  德国农民思路:种什么怎么种电脑说了算

  德国是农业现代化强国,是欧盟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这与其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科技有关。德国农业的科技含量相当高,农业信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各种技术在德国农业中都可见到。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高科技应用到大型农业机械上。农民在电脑自动控制下,就可以耕地、播种、施肥、打农药等,进行各种田间作业。这样,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大型农机上安装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经过电脑处理、分析,根据土地和粮食作物的情况,确定播什么种、施多少化肥和打农药的量。还可以从农作物生长情况分析病虫的危害损失,判断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遇到的病虫害,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前进行处理和预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稿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人物
   第A05版:走村镇
   第A06版:动态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政策
借鉴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异域传真
带领更多乡亲走上小康路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借鉴德国“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2019-03-26 2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