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产业升级不能跑偏方向
  □贾晋  

  近年来,有些地方在推进乡村产业升级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奢侈化”倾向。比如打着有机健康的旗号发展所谓“高端”“天价”农副产品,开发所谓高端个性的“高消费”“精品”民宿和乡村旅游服务项目等等;更有个别地方耗费巨资,打造所谓的“奢侈化”乡村“网红”景点,不仅造成巨大的前期设计、征地和施工费用,还造成后期高昂的维护养护成本。

  乡村产业升级中出现的这种“奢侈化”倾向,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究竟是利是弊?这需要从理论和现实层面进行科学回应。首先要承认,适度“奢侈化”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一定益处。但过度“奢侈化”对乡村产业升级不利影响更明显。首先,中国城乡收入现状不足以支撑乡村产业全部进行“奢侈化”升级。中国乡村如果都瞄准这种“奢侈化”产品升级路径,大量的高价农产品和服务充斥市场,容易造成“谷贵伤农”现象。这不仅会造成大量投资无法收回,还会造成乡村资源不可逆的消耗和浪费。

  其次,可能引发乡村内部“两极分化”现象。“奢侈化”的乡村即使能够发展,高价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有一定的市场,也必然发生在具有良好区位优势、雄厚的财政实力或特殊资源禀赋的地方。按照这样的产业升级路径,中国广大普通乡村无疑丧失了乡村振兴的机会。

  三是可能诱发财政金融风险。“奢侈化”的乡村建设,需要在基础设施、景观营造等方面给予巨大的财政投入,一定程度需要通过政府举债的方式筹措投入资金,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值得担忧的是,过去举债多是用城镇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担保,而现在一些地方将乡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以各种变相形式举债,加之基层县乡政府财政金融风险控制手段有限,极易诱发乡村财政金融风险。

  要想有效规避乡村产业“奢侈化”倾向,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倡导“自然乡村”建设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最自然的地方应该是乡村,最自然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乡村提供的。乡村建设要遵循山水田林路湖草的自然肌理,不搞大拆大建,不盲目照搬国外乡村形态。要让乡村都能够享受产业升级的机遇,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二是倡导将“中等收入城乡消费者”作为乡村产业升级的目标客群。乡村产业升级应当加深对产品和服务目标客群研究,重点围绕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消费者进行深度的区域和人群画像,同时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展开精准宣传和营销。三是加强乡村产业发展场景平台建设。将乡村产业发展场景平台作为政策重点,着力打造复合交通场景、资本运作场景、产业聚集场景、信息网络场景以及绿色发展场景,避免行政手段对产业升级市场行为的影响和干扰。四是划定产业发展的底线和红线。要极力避免盲目举债发展、乡村“两极分化”以及向“高价”产品业态升级的冲动,要将政府债务、乡村内部发展差距、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数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摘编自《农民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专题
由沪郊优质柑橘进公园直销说开去
“归雁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谨防“跨地倒垃圾”
莫让村民望路兴叹
乡村产业升级不能跑偏方向
东方城乡报言论03乡村产业升级不能跑偏方向 2018-12-06 2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