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归雁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石路

  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有无数人曾“孔雀东南飞”到城市拼搏;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家乡环境好了,又有许多人正“梧桐家乡种”,重新选择回乡创业创新。这种重返故土发展的现象,被称之为“归雁经济”。

  2016年11月,国办《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发布后,一大批农村在外能人、匠人、巧人“雁归巢”。据资料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各类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450万人,还有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人数约130万。他们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生力军,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动能”。

  有关专家表示,“归雁”增多,是近些年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也与农村创业创新条件不断优化密切相关。其一,全国农业形势总体看好,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应趋紧,尤其是高质量农产品供应不足,这就吸引一些愿意投身农业的人员回到农村尝试创业。其二,工业发展布局变化,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转移同时带走了一部分劳动力需求,沿海城市的部分劳动力开始回流。其三,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居住环境、公共服务、交通通信等条件正在改善,也为年轻人留在农村平添“砝码”。其四,以前很多打工者为了赚钱牺牲了家庭幸福感,农村地区也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如今,外出打工人员更加看重对家庭的感情和责任。这些,都为“归雁经济”发展创造了诸多可能和有利因素。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许多农村地区人们铆足精神头,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找出路,谋发展。一些常年在外做事谋生者,也闻之意图回到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不少当地政府为使“归雁”飞得更高,频出新招高招和妙招,切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形成“雁阵效应”。

  这些吸引“归雁”的做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搭好平台,服务引领“雁归巣”。他们在本乡籍人士集中的城市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定期举办返乡创业座谈会、恳谈会,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寄送宣传册,使服务站成为传递乡情的“朋友圈”“发布会”。在当地建立返乡创业服务中心,实行创业政策、专家指导、项目推介、培训登记、贷款服务一站式办理,并通过市县乡(镇)创业服务中心、站点的互联互通,构筑起返乡创业的服务大网络。积极创设良好环境,构建不同层级的返乡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以及创业(实习)示范基地(点)等平台,并积极推进创业示范型县乡(镇)村建设。二是精准帮扶,助力“归雁”振翅飞。将返乡创业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县乡(镇)村三级“同频共振”,相关部门同向用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联系实际出台全民创业、支持创业等方面有力举措。围绕财税、用地、金融、租金减免和资金补贴等,制订含金量高的鼓励政策和措施,设立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搭建专业培训平台,将培训与实战、咨询辅导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大力培树创业典型,设立地区“创业奖”,为创业者荣耀加冕。让“归雁”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开启回报桑梓新征程。

  一位在东南地区谋生创业20年的企业老板说,发达地区生产成本高,现在家乡环境好了,回家乡一样有所作为。他在村旁建了服装厂,吸纳100多名当地工人,一些外出打工者也紧随着他这只“归雁”回乡。他们把在外打工积累的资产、学到的技术、掌握的市场和管理经验带回来,助推家乡“双创”。“归雁”高飞众雁随,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成为“富裕雁”,这已经不仅仅是梦想。

  “归雁经济”产生,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这主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让更多在外农民涌动一股“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乡愁绪,使更多“归雁”纷飞而至振兴家乡经济,为绘就新时代农村发展新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党委副书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调查
   第03版:言论
   第04版:新农村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动态
   第07版:热点
   第08版:专题
由沪郊优质柑橘进公园直销说开去
“归雁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谨防“跨地倒垃圾”
莫让村民望路兴叹
乡村产业升级不能跑偏方向
东方城乡报言论03“归雁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 2018-12-06 2 2018年12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