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明,今年74周岁;刘仁芳,今年71周岁;这对老年夫妇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时就成了村里的志愿者,老程是平安志愿者,老刘是环境卫生志愿者。老程因为年龄、老刘因为右脚膝盖骨刺手术,两人都从志愿者队伍上退了下来。然而,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爱心,在2015年用自己的房屋办起了爱心编结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参加活动的老人达到21人,人员除了颜家村民小组本宅的,还有唐家、川南、沔北三个村民小组的。夫妻俩成了老人的领头雁,他们的行动也得到了老人的称赞。
忙碌端午节
2018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三),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老程夫妻俩起了一个大早,因为这一天要裹(包)粽子,由于数量多,加上粽子的烧煮时间比较长,第二天要发到参加睦邻点活动的老年人手中,时间比较紧张。这天要裹36斤糯米的粽子,一半鲜肉的,一半赤豆蜜枣的,这一些是老程家自掏腰包款待大家的。老程家夫妻俩的身体都不佳,老程是慢性肠炎,一年四季服药;老刘除了双脚膝盖骨刺,腰椎也不太活络。所以,在15日晚上,老刘就把肉馅已经酱好,早上就要把糯米淘了涨一涨。
八点还没到,前来裹粽子的、帮忙烧煮粽子的、料理其他事宜的16位老人已经赶来了。大家有说有笑地忙了起来,到中午就完成了任务,大家吃了一顿粽子加汤饭。
下午三点多,阵阵粽香从程家飘向屋外,16位老人每人带了6只粽子回家了,而老程夫妻俩还要煮上两锅粽子,因为有5位老人没来,明天必须为他们送去。沔北村民小组有一位已经是91岁,两位分别为82岁和85岁,当她们接到每人10只粽子时,激动得只是说:“做啥送迭能多(浦东方言,即为什么送这么多)。”
回报邻里恩
老程家在沔北村颜家村民小组的人缘好,这也缘于老程家出身贫苦有关。刘仁芳嫁到程家时,程家只有一间三路头的草屋,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这草房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外面雨停了里面还在叮咚作响,往接水的盆里滴水,有一年刮台风把草房顶全掀掉了,幸亏刘仁芳娘家,有一批木板拿来救了急。后来,程家翻建瓦房,再翻楼房,宅上的村民不用请都自动来做小工,而且不取分文。这让程建明这位当过兵、入了党的硬汉子也掉下了眼泪,他说:“邻里们的这份恩情,我是一世做牛做马也还不清。”所以回报邻里、回报社会,成了老程夫妻的心愿。甚至直到现在,夫妻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朝啥人家要帮忙”。
早年,程家是宅上第一家用电视机票买了电视机的,夏天的晚上,夫妻俩就把电视机搬到场地上,宅上的人就端着凳子来观看;冬天就将乡亲们请到屋里观看。宅上的杨国清夫妻俩生得矮小,而且杨国清的妻子的手工劳动有些欠缺,刘仁芳就帮他家打毛衣、改衣服、做鞋子。
2015年春天,镇老年协会为适应农村养老的需要,决定在颜家村民小组办一个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由于程家夫妻在村民眼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大家都同意把睦邻点办在程家。而当时来的大多是原来生产队的手套、拖鞋加工场的阿姨们,因为她们与刘仁芳既是邻居,又是同事。而且这些姐妹们都是毛衣编结的高手,所以起了一个“爱心编结农村养老睦邻互助点”的名称。
针线传爱心
当这些老姐妹又聚在一起时,大家共同推敲编结手艺,同时做一些日常家中所穿的拖鞋。每年,大家买来拖鞋底,利用旧绒线做数百双拖鞋,大多数是送给那些需要的人们,连借房子居住在宅上的外省籍农民工也能享受到,而且年年如此,体现出这个团体的爱心。
在冬天的阳光下,刘仁芳家的阳台下,老姐妹们聚在一起,有的手中忙个不停地编结着绒线,红黄蓝绿各色都有,随着手指的舞动,各式花纹跃上绒衣,有梅花的、珍珠的、麻花的、几何的等等。有的相互比划着如何挑针、并针、绕针,让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呈现在自己的手中。颜家村民小组的大部分村民已经动迁,但有的仍然赶上几里路来到程家共同享受编结的快乐。
如果有的老姐妹活动日没来,程建明就会帮刘仁芳用手机联系她们,询问原因,万一有人生病住院,程家夫妻俩就会前去探望。如果需要关爱的对象动迁住到别处,老姐妹们会亲自或托人送上门去。后来,一些男性老人也加入到这个团队来,为这个团队增添了新的活力,读报讲时事成了新的内容。用程建明的话说:“志愿者是不分在册和不在册的,关键是有没有一颗爱心;志愿者的活动是不分形式的,只要传递爱心就行。志愿者是不分年龄大小的,一生用爱心温暖他人就行。”
平安守护者
当今的农民生活稳定了,旅游也成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的热点。同样,爱心编结睦邻点的成员们也喜欢上了旅游。他们说:“年轻时没时间、没钞票出去看看,现在靠改革的福,也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2017年,爱心编结睦邻点分别到山东、江苏、浙江旅游,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快快乐乐。而此时,程建国与龚全国就成了这支团队的保护神,不管上车、下车,龚全国总是当领头雁,程建国则是压阵者,保证一个不掉队,路上必须的晕车药、感冒药都要配备好;对有慢性病的成员一再关照带好自己的药物。
在一次组织老年人到山西9日游,在每一个景点,老程总是第一个下车,搀扶年纪大的下车;最后一个上车;在景区,有人掉队了,他就会用手机联系,直到见面才放心。他说:“我会做到做不动,一生当个志愿者,也因为今后我也需要这方面的服务。”多么朴实的言语。爱心是代代相传的。
现场取证据
凡是来到程家的老姐妹、老兄弟们都说:“程建国和刘仁芳就是好。”但他们说:“只有两个人好是好不起来的,还不是大家好,我们走到了一块。”
有一次,一位阿姨的孙媳在上班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地点就在申江路殷家浜桥的南端。被人发现以后送到曙光医院抢救,医生说,晚半个小时就有生命危险了。大家分别去探望了这位阿姨的孙媳。但大家都在想,好端端出门的人怎么会发生车祸呢?老程就和伤者的爷爷一起去询问了交警。交警说,没人撞她,是自己摔倒的。看了照片,但两人心中还有疑点,于是两人来到现场,发现与南桥墩相接的路面下沉了5厘米,伤者是在下桥时受到震动而摔倒的;而交警拍下照片是在桥面向南拍的,没看到这5厘米的落差。于是,他们向交警作了汇报,交警联系了养护单位。养护单位赶到现场察看后,立即承担了责任,并到医院探望了伤者,又慰问了亲属,重要的是还当即采取措施,修复了路面,使路人不再发生同样情况。
伤者一家异口同声说:“这个睦邻点好,真是人多话出理来(浦东方言)。”
爱心在延续,爱心在编织,爱心之花在绽放,爱心之花更灿烂!程建明、刘仁芳这对年老的志愿者,人老心不老,为民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