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首个农业知识
服务系统正式发布
  农业科研领域的最新技术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目前的研究到底有没有价值?今后,只要点开手机,关注“农业知库”微信公众号,输入所要查询的相关问题,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者们就能第一时间得到精准答案。9月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的“2018大数据智能与知识服务高端论坛暨农林渔知识服务产品发布会”上,我国首个基于大数据的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正式向公众发布。

  随着大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用数据创新、用数据决策已逐渐成为科研创新和管理决策的新常态、新范式。为有力支撑国家高端智库和工程科技创新发展,2012年,在国家支持下,中国工程院启动实施了“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2013年,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农业分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该分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承担建设。

  作为项目工作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赵瑞雪研究员介绍,与传统服务平台相比,该系统打造了丰富权威的农业科技大数据知识粮仓,构建了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农知搜索服务引擎和面向农业各学科领域的精细化知识服务专题,为农业科技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农业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精准、智能的知识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认为,用大数据改造传统农业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迫切需求,农业知识服务系统能更好地为国家农业高端智库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的知识服务。他希望今后能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更好地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服务系统的作用。

  “从农业科研本身来说,农业知识服务系统的问世,意义重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对农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一方面,它有利于改变传统科研的工作方式,原来科研工作者需要各处查找文献,费时费力,现在该系统能够提供一站式、多终端知识搜索和获取服务,更方便快捷、随时随地;另一方面,它有利于缩短科研周期,科研工作者可以随时了解研究领域内的前沿动态,更好地掌握未来研究的趋势,在科研上少走弯路。

  据悉,在当日举行的2018大数据智能与知识服务高端论坛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机构科研产出分析系统也首次正式向公众发布,同期发布的还有林业和渔业知识服务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等还围绕大数据应用与发展趋势做主旨报告。吴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言论
   第A03版:动态
   第A04版:特稿
   第A05版:信息
   第A06版:关注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种植
   第B08版:专版
成都试点培养3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我国首个农业知识 服务系统正式发布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我国首个农业知识
服务系统正式发布
2018-09-11 2 2018年09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