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修颜值 内修气质
如何让美丽乡村的颜值与价值相匹配?
■4月8日,李强在青浦调研。摄/陈正宝
  4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全面推进上海乡村振兴工作。“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农村要有农村的特色,不能简单复制城市建设形态。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保护村庄肌理、自然水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水而居,体现江南特色。”市委书记李强在强调,“上海的乡村,有风貌更要有韵味,有颜值更要有气质,有入眼的景观更要有走心的文化”。

  4月9日,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张国坤,市住建委、市规土局等委办局相关负责人赴崇明专题调研美丽乡村精品村试点情况;4月13日,市农委班子成员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再赴青浦区调研,重点了解青浦做足“生态+”文章,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的有关情况。今年,在之前评选的4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础上,又新增了17个;与此同时,浦东新区掀起了“美丽庭院”建设的高潮,其他各区也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

  住宅,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平台。随着近年来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越来越热门,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规划师开始将目光转向乡村。然而,在大多数的案例中,设计师们可能更多地将目光集中在做法、材料、工艺等方面,却没有去考虑农民的生活需求、生产需求、物质需求和社会活动需求等方面,因而乡村建设的“作品”会被证明是不符合实际需要的。

  “记得童年整个村庄都是土坯房。房屋错落有致,有树林、农田、小径、水塘,虽不是世外桃源但也和谐融洽。但自从约莫十年前开始的盖楼风刮起,一切都不复了。红砖楼不同于土坯房,它们不会因势而建,横平竖直,劈山平地,而且几乎每一座新盖的砖楼结构都一样。”这是在某论坛上的一个话题,有数千人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

  是什么让农村住宅千篇一律?

  有的人这样表示,“古代乡村很多人吃不上饭但他们的房子挺好看,现在乡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建筑却还不如古代的美。”

  有的人这样表示,“发现各地村子内的新建住宅非常多,但是给人的印象是房屋越来越宽,越来越高,但是颜色、格局、样式则千篇一律,既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又造成金钱和资源的浪费。”

  还有的人这样表示,“如今大江南北农民都住上了同样的‘砖瓦房’,少了地域特点、没了居住个性。”

  我国农村的房子有着很强的地域差异性,但一个村子或者相邻的村庄,房子几乎一样。是什么让中国农村如此有特色,又如此乏味?这里面有多层原因。

  其一,农村建筑施工队水平堪忧。在大量农民到大城市寻求工作的同时,各地农村也出现了不少本土建筑队,这些建筑队走乡串户搞“开发”,农村新宅遍地开花。几个瓦匠、木匠,再加上几个力工、一些建筑工具就成立“包活”的施工队。农民自己组建的建筑队承担了农村住宅建设任务,不少建筑施工队的技术和手艺都有局限,没有技术更新、学习和交流,房型大体相似,风格也很少变化,难以对住宅进行规划设计,村子内的宅基地也在延续多年约定俗成的规划,造成街不成街、路不成路。

  其二,建筑材料全球化导致的弊端。以前,一般的百姓建房子大多就地取材,村里有石头的就垒石头,村里木材多的就做木房子,实在没有的就夯土或打地洞。当时除了等级上的规定,并没有规定建筑的风格,但现在看几百年前的古村落会发现整个一个村材料基本就那几种,而且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特别和谐——青山环抱中的木建筑村落、石头山下的石头房子、黄土高原下的土墙。如今,人们建房子可以选择的材料更广泛,但主要也是以混凝土、瓷砖、彩瓦、玻璃等等,因为开采成本降低了,加工成本降低了,运输成本降低了,遥远的材料不再遥远了,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材料放入自然环境,就像白色垃圾一样,很难“美”。世界各地的各种人工材料“蒙太奇”在一起,农民很难弄和谐。

  其三,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一致。以前的家族聚居正在被城市化改变着,一群民居围着一个祠堂的聚落形式将一去不复返。自来水、抽水马桶、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我们已经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并正在变得与全世界一样。生活方式不可避免的反映到建筑上来,因为建筑容纳了我们的居家生活。有了自来水,我们可以改变以前背山面水的居住理念;有了抽水马桶,我们可以把卫生间纳入居住建筑内;有了空调,我们要装外挂机或者改变建筑层高装中央空调系统;有了现代的照明系统,我们可以改变建筑进深。总之我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建筑,只是很多人没发现。

  农村住宅怎样做到内外兼修?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作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美丽乡村不只是呼应中央战略的施政亮点,更是为群众谋福祉、为子孙计长远的民心工程;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更应软硬结合、内外兼修,实现外在美与内涵美的统一。

  近些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村住宅已经做到了外修颜值,内修气质,既美观,又实用。这些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以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享誉全国的南京市江宁区,一再引领美丽乡村建设风气之先。“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意义重大而深远”,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江宁正以景区化理念、产业化模式和立体化服务,统筹农村环境整治“千百工程”、旅游精品村、梦想小镇、美丽乡村示范区四个层级建设,把“盆景”变成“百花园”,把农村变成大景区,把大学生变成创业者,把农民变成富裕户,建成全国一流的美丽乡村典范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江宁西部不仅拥有黄龙岘、石塘人家、大塘金三个“国”字头荣誉的美丽乡村,还有新塘、稻花村这样面广量大的示范村、重点整治村。走进谷里街道新塘村,褐黄石块垒就村口标识,村舍井然有序,并没有大拆大建,但茶园、竹林、河塘收拾得清清爽爽。

  走进安徽省利辛县纪王场乡三和中心村,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白墙灰瓦、长廊楼院,弯弯小径通到农家小院;休闲广场、百姓舞台、村舍花园,四座刚建好不久的公厕,分布在村子四周……这里被确定为安徽省级中心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了蜕变。修路、整治房屋、建公共设施,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一千万元,三和村焕然一新。

  在北京市顺义区,有一座集装箱里的桃花源屡屡被媒体当作典型案例。墙壁挂满鲜花,屋顶种着蔬菜,还有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增加能源自给能力,这间用6个白色铁皮集装箱模块拼接而成的“生态屋”正是环保人牛健的家。这里不仅包含住宅区,还有办公区、厨卫、生态创客空间,以及屋顶和立体种植区域,加上前后院木地板和绿化占地约200平米。

  用收集的雨水和处理过的中水冲厕与种植,厨余和马桶排泄生产的沼气来煮饭,沼渣、沼液则用于室内外屋顶与墙壁种菜。生态屋的内部是可持续智能性的,外部则用旧砖、打地基余下的石子建起生态小路,隔热、透气、雨水下渗,各种花草可以长、小虫能住。“生态屋”运用生态理念,整合居家生活需要,真正落实友善环境的技术,做到现代化自然和谐共处。2016年入围WA中国建筑奖“居住贡献奖”。

  在国外,类似的“桃花源”社区并不少见。英国第一个以生态环保著称的社区——伦敦贝丁顿零碳社区,位于伦敦西南的萨顿镇,占地1.65公顷,包括82套公寓和2500平方米的办公和商住面积,于2002年完工。小区内有居民210人,另外还有从事服务的人员60人。社区实行零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建筑师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以实现不用传统采暖系统的目标。社区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热电厂不使用天然气和电力,而是使用木材废弃物发电。

  牛健的“生态屋”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宜居小镇应以地产为平台,以农耕为中心,将小区、社群、人、自然结合在一起,类似美国底特律农耕小镇,城市与邻近的农村直接对接,满足城乡之间的互补需求。随着科技演进,人人都可能自行生产自给自足,在农耕小镇中串连生活产业,找到美好生活的方式,打破工业时代的隔离和私有。田园是个手段,可以发展出全人的能力,向自然学习智慧。

  这些年,牛健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遇到了发展瓶颈。自动化技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植物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它有生命,必须投入情感去培养。这也让他看到阳台绿化能否被广泛推动,还需要从系统整体出发去操作。下一步还需要结合产业与科技创新,为人类未来生活真正展示出美好生活的居住样板。

  在每个人心目中,乡村的模样不尽相同,可以是幸福生活的家园,也可以是休闲旅游的乐园。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像生态屋这样的绿色践行理念正是眼下需要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生态屋将走进农村,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那时,我们的农村,将真正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面向乡村振兴农村环保的路线图

  总体改善期(2018年~2020年):农村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通过农村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力争全面完成环境问题突出村庄的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有效治理村庄比例大幅提升,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村庄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环境状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根本好转期(2021年~2035年):农村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全国村庄实现高水平的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与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水平相当,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生态宜居、各具特色、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环境状况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

  持续提升期(2036年~2050年):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状况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适应。

  (摘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

  本版文字统筹 张树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新农村
   第A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A06版:动态
   第A07版:热点
   第A08版:公告
如何让美丽乡村的颜值与价值相匹配?
东方城乡报调查A02如何让美丽乡村的颜值与价值相匹配? 2018-04-19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