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关于小学推迟上学时间的指导意见”,这样为确保小学生有充足睡眠时间的“暖心政策”本该被普遍点赞,可在实际执行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其无外乎就是学生上学时间延后与家长的上班时间衔接不上等“老问题”,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其一允许推迟上学不代表一定要推迟送到校,老师又不推迟上班的,其二这项政策初衷是让孩子可以多睡一会,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安心给孩子准备营养早餐,并不损害那些需要早点送孩子到校家长的利益,只有利好。
准确地说,推迟上学更应该是叫“弹性上学”:以推迟上学为主,同时兼顾早到的需求。而从家长减负的角度看,尤其对双职工家庭而言,这一改革如果能有弹性放学的政策叠加,无疑会释放更多的红利。
实事求是地说,单凭推迟上学新政并不一定能达到“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的目的,也就不可能彻底解除家长的焦虑,这才是这项利好政策仍会遭到“吐槽”的根本原因。但这并非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体教育负担过重所致。毕竟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并没有因此轻轻放下,而在重重学习压力之下,哪怕推迟上学,学校和家长也丝毫不敢大意。这也给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等提了个醒,否则,孩子多了休息时间,但如果因为学业重,不得不在时间分配上拆东补西,那改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推迟上学”是让教育“慢”下来的体现,磨刀不误砍柴工。睡眠时间保证了,学生上课时的精气神也就出来了,效率就高了,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