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
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
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
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名社长总编红色圣地延安行
体悟延安新变化 展现建设新高地
  □记者胡晓滨

  日前,在十九大召开前夕,来延安参加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的百余名社长总编们,深入革命旧址、延安1938街区、延安新区、梁家河村、洛川苹果产业园等进行采风考察,纷纷感慨在延安之行中,看到了新面貌,感受了新变化。

  学习书院弘扬延安精神

  历史在延安留下了多达9262处文化遗址,仅革命文化遗址就有44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22个点,遍布全市13个县区80多个乡镇。庞大的资源存量使延安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也造就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特殊地位。

  延安的发展变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2013年延安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人民币,“十二五”期间,延安每年给中央财政贡献166亿元。

  “延安时期的党报和党报人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能把中国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体现的正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各方面的条件变好了,媒体要继续走向国际,继承和弘扬这种新闻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广东阳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黄仁兴在参观完延安新闻纪念馆后表示。

  作为全国首家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体平台,延安学习书院既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载体,是展示延安人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取得辉煌成就的新高地,是面向全国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平台,也是广大干部和市民读书研讨的新场所。

  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突破

  绿色,一直是延安最向往的颜色。提到延安,人们会不由得联想到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的景象。可如今的革命圣地延安,再不是遍地黄土的旧模样,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时的不足10%提高到如今的46.35%,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0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了红色圣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突破。

  伴随着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在延安新区的成功举办,伴随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在延安新区拔地而起,伴随着一个个高新产业的纷至沓来……一个美丽、现代的创业服务新区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黄土高原。延安新区已成为延安儿女实现现代城市梦想的新高地。

  渭南日报社编辑部主任宋振峰是第一次来到延安,延安新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美丽、现代、绿色、宜居的延安新区让人十分惊喜。从新区的建设理念就能够看出,延安是将生态发展放在了第一位,这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生态延安,大有可为。”

  延安新区是延安生态发展的典范,自开工建设以来,延安按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大力开展绿化和植被恢复工作,场平区内8000余亩的非建设区百分之百得到了绿化全覆盖,林草覆盖率达到68%,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原有地质灾害彻底根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洛川苹果成为中国苹果风向标

  与国内其他苹果产地相比,洛川苹果产业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种植技术研发,有政府主导的研发基地,有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洛川苹果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二是产业配套好,围绕苹果种植配套300多家加工企业,这在全国独一无二;三是销售环节做得好,投资近60亿元,建设了占地13平方公里的苹果批发市场,全国独一。以上三点让洛川成为中国真正的苹果之都。

  延安是全国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面积已发展到350万亩,产量达到280万吨,全国每9个苹果中就有1个来自延安。多年来,延安持续发力坚定不移地走小苹果大产业之路。如今,延安“洛川苹果”已经成为中国苹果的风向标,世界苹果的聚焦点,老区人民的“摇钱树”“幸福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人物
   第A03版:一周
   第A04版:健康
   第A05版:东方绿墅副刊
   第A06版:倾诉
   第A07版:初恋
   第A08版:写作
   第A09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A10版:禁毒
   第A11版:民生
   第A12版:浦东
体悟延安新变化 展现建设新高地
嘉定新城(马陆镇)举行2017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表彰会
嘉定红光村举行“飞扬青春‘暑’你最红”展示活动
爱心接力 梦想传递
东方城乡报民生A11体悟延安新变化 展现建设新高地 2017-08-25 2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