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帖】
@谢伟峰:“创新”二字在当下是热词,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个筐,任何行为举止都能以此为参照。从教书育人的复杂性和立体性而言,教学创新必然要叩问自身领域的核心问题,那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定是上下而求索的道路漫漫,但如果跑到KTV上堂课就言必称“教学创新”,显然是不够严肃和严谨的。
@王洛:KTV就是一个纯粹娱乐性场所,往来之人都是“找乐子”,鼓噪环境氛围和教学要求格格不入。这种“教学创新”,效果真是让人堪忧。
【编者观点】
带学生去KTV上课,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必然会成为一条惹人眼球的新闻,再加之“教学创新”等惹人眼球的字眼,引起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也不为怪。其实,将课堂外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的办法,但是也要在特定的情况下进行。一堂市场营销的总结表彰课程走进KTV,总显得有那么点不伦不类。
从实践教育的语境来看,有组织的带领学生下市场,多接触社会,这的确有利于增长学生们的见识。这显然也是那位老师的初衷。目标没错,但路径出现偏离,很可能殊途不同归。KTV包厢作为封闭式场所,不具备任何开放的知识传授条件。如果把它称之为社会的话,乱音入耳、觥筹交错、灯光闪烁,这些KTV标志性的场景符号,就只能把它归结于泛娱乐化的独立空间,在此冠以“教学创新”的传道授业解惑,恐怕真有些对牛弹琴。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大胆的尝试值得我们尊重,但也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不可单一的寻求形式的变化。一堂好的课程,往往需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相适应,比如化学实验课在实验室进行,音乐课在音乐教室进行,但为了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一堂总结表彰课程的教学地点选在KTV,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要被罚唱歌,教学内容与教学情景的匹配难免让人心生疑惑。到底是教学的创新之举,还是故意吸引眼球的炒作?
教学创新值得鼓励,毕竟随着社会的进步,陈旧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与新时代的学生有些不相适应。但盲目追求形式的变化,必然不能带来质的蜕变。创新的方向该如何把控?改革的力度应如何掌握,这个问题还需要专业人士为我们解读,但创新过程的严谨性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严格的设计,精心的揣摩,大胆的实践,理念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是创新最本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