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25日下午,在浦江镇恒南书院,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之子南国熙先生围绕家风家训和修齐故事的主题,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讲座牢牢吸引了200多名听众,让大家现场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闵行区“修齐讲堂”在浦江镇首次举办的特色专场,活动同时进行了浦江“修齐讲堂”的揭牌和“浦江学堂”项目的签约,在当前闵行“创全”和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的大背景下,体现了该镇精心打造文化大家园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本土文化建设,植根“家”园
让居民喜闻乐见,是浦江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导向。全镇各个居村都相应成立了文化团队,已成为品牌项目的沪剧沙龙多达10个,参与居民超过300人,几乎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演出。联星沪剧沙龙、华丽沪剧沙龙都成为群众文化的明星团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连续多年举办的“上海浦江沪剧节”,成了该镇文化的标志。
注重发挥社区、居村、群团组织的作用,打造文化“家”园。浦江镇通过对广场舞、打莲湘、表演唱等群众文化活动给予积极的扶助和引导,为“创全”工作造势助力。去年开展的镇社区广场舞大赛,多达30支广场舞团队参加同台竞技。
培育高雅文化,引入“春”风
在努力耕耘群众文化的同时,引入高雅文化春风,积极构筑社区文化品质高地。此次浦江镇修齐讲堂的举办,旨在让高雅文化更加生活化、平民化,并将通过陆续推出不同类型的修齐讲堂,让高雅文化走进企业、学校和社区。秦怡艺术馆落户召稼楼古镇,海上兰亭书画院浦江创作基地的揭牌,成立镇文学创作社团和摄影社团等,都为提升该镇文化生活品质构建了有效渠道。
随着城市建设和区位优势的逐渐凸显,浦江镇文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去年,一场名为“浦江剧星梦”的校园戏剧大赛,充分显示了少儿戏剧的魅力。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学校落户浦江后,学校上演的原创话剧《蒙娃遇上古学堂》,再次为社区文化和少儿戏剧的完美结合提供了范本。
凝练文化气质,百姓“乐”享
文化建设凝练出成果。浦江镇文体中心成为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热地”。面向基层和村、社区,古镇周周演、社区邻里节、社区大舞台、市民文化节、端午文化节等活动,已经成为该镇的文化活动品牌。
浦江镇打造“故事会、讲师团、大讲堂、小课堂、古戏台、文化阁”六大文化阵地;培育发展“文化广场半月谈、流动课堂浦江行、古镇戏曲周周演、百姓讲堂进古镇”四大文化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文化体系,倾心打造浦江学堂国学班和浦江艺苑沪剧班,鼓励孩子们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发掘沪剧好苗子,提高青少年的艺术鉴赏能力。如今,浦江镇“书香浦江”系列活动又全面启动,30个读书驿站的建设将带起全民阅读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