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困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新消费主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要做大更要做强。农业部日前给出具体目标:到2020年,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提高到2.4∶1,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8%;到2025年,加工转化率达至7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现状】
发展长足但大而不强
四川眉山,又称“中国泡菜城”。当地泡菜制作已有3000多年历史。围绕“中国泡菜城”推动一二三产联动,眉山东坡区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泡菜产业园区,这里有万亩绿色泡菜原料种植基地、近30家大型泡菜企业和全国第一个泡菜4A级景区等。
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发展,“东坡泡菜”迈上百亿级台阶,2016年,东坡泡菜实现产值144.67亿元,带动2.6万农民就近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7.5亿元。东坡泡菜企业通过进超市、进宾馆、进学校、进社区、进军队等途径,使“东坡泡菜”占据四川泡菜半壁江山,产品还远销欧美、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坡区80多万人中从事泡菜相关工作的超过20万人。换句话说,平均每4个东坡人中就有1个“泡菜人”。 全国10大泡菜企业,东坡区就占了4席。
在全国范围内,201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正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4月17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发言指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从国际对比看,现代农业强国无一不是农产品加工强国。美国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2%,从事加工流通等行业的人口却占到2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85%。以玉米为例,其加工产品多达3500种,我国仅有200多种。
可以说,农产品加工业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和水平是形势所迫。
农业专家表示,做大农产品加工业的“蛋糕”,面临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过去,每家每户都有七八口人,80%以上自己在家做饭。现在城镇居民家庭规模显著变小,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方便快捷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另一方面,工业化快速发展,为加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
我国农业是千家万户搞生产、千军万马搞流通,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韩长赋分析,由于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后储藏、保鲜、包装、分等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不足,大量农产品常常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卖难,影响农民增收。他认为,通过发展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如今,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新消费主体、消费模式不断涌现,现代工业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迎来重大历史机遇。
【发展】
重速度更要重质量
当然,发展机遇也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过去,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很快,年均增长率长期超过两位数,但这种快速扩张依靠的是资源要素大量投入,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韩长赋说,“我们今后不能再走这种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在注重速度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质量目标。”
火腿肠的1/2,方便面的1/3,汤圆的3/5,水饺的7/10产自河南省……作为农产品资源大省,河南正致力于从农产品加工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强省转变。“以前是拼数量、拼价格,现在要拼质量、拼特色。”河南省农业厅负责人说。
2016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7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779家,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实现营业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29%,实现利润总额1871.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该省粮食及肉类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面粉加工能力6100万吨,占全国的30%,居全国之首;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米面速冻制品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肉类加工基地和速冻食品生产基地销售的产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60%。河南已经从“中原粮仓”成为“国人厨房”。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河南企业已经从低价竞争走向差异化发展。如果不能及时研发新产品,就会被市场淘汰。技术创新时不我待。”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王晓曦分析道。据了解,当前河南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认定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8个,省级研发机构123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基地和项目实验室达29个。
“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至今,让农产品升值增效的深加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我们的农产品市场一不缺技术,二不缺设备,三不缺资金,唯一缺乏的或许是农产品研发的想象力……”长期从事中日经济技术交流的专家周冬霖认为,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是如何把原材料通过深加工,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
柿子,是大家熟悉的水果。目前,全世界每年鲜柿果总产量大约400万吨,我国占其中80%,约产320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最近十多年来,因为卖不出好价钱,几乎每年都能听到各地农民宁愿让“柿子挂在树上烂掉也无人采摘”的新闻。另外,我国柿果大都是涩柿子,脱涩后10天左右不吃掉,就会变质腐烂。柿果保鲜期的“短板”,严重影响了柿子储存和运输流通半径;柿子鲜果90%只能在产地周边勉强消化,加上柿子秋天下树销售旺季,有多种时令水果同时上市,使得柿子这一高营养价值的水果大量被白白浪费。
目前,我国柿子的主要加工产品,是传统的柿饼。在邻国日本,柿子却是另一番热闹状况。据介绍,日本柿子产量排名全球第三,年产约20万吨,甜柿占大部分。日本柿子不仅通过品种改良,获得了长达半年多的鲜果保鲜销售优势。更重要的是,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或辅助材料深加工产品以及衍生产品,在日本达100多种。不仅包括风味柿果糕点、腌渍品、保健饮品、柿子宴席等食品,还有日用品类包括柿涩染织纺织品、高级染发美发产品、美容护肤产品、柿涩面膜、洗面香皂、杀菌、消毒、除臭等日用品,还有图文出版物、卡通动漫造型、工艺品系列、美术品系列等文化产品。
周冬霖认为,日本诸多农林产品深加工研发的过程,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那就是在市场机制下,实现“产、学、研”完美结合的架构,值得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借鉴。
【前景】
精深加工或是未来方向
精深加工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据测算,通过精深加工可以使粮油薯增值2倍至4倍,畜牧水产品增值3倍至4倍,果品蔬菜增值5倍至10倍。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以一家一户为主,标准化程度低,搞不好加工,只能以卖“原字号”“粗字号”为主。目前,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依然普遍较低,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综合利用。果品加工率只有10%,世界水平是30%;肉类加工率只有17%,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
韩长赋表示,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一是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发挥加工业接“一”连“三”的作用,构建种养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二是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实现“应加工、尽加工”、“宜精深、全精深”。
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深加工的未来方向,从纵向来看,是通过加工、仓储、现代物流以及品牌建设,拉长产业链;从横向来看,是赋予其更多功能。
据农业部门统计,我国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有效灌溉面积占一半多一点,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我国每亿元的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能吸纳96人就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比例,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认为,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比例,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合理“促收粮、降库存”。
嗅觉灵敏的企业家们,敏锐捕捉到了市场的变化。郑州的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坦言:“做农产品深加工,必须要做出特色,始终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好想你枣业从企业第一项专利“鸡心人参枣”到被市场誉为“中国口香糖”的枣片,从自主研发的“即食枣去核”到刚刚上市的冻干工艺“红枣脆片”,从未停止技术创新的脚步。
在农产品贸易大省江苏,去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54.8亿美元,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已成趋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出口已不再是成串的大蒜、辣椒和苹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深加工产品。精细别致、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成了出口贸易的“绝对主角”。
位于江苏邳州市的徐州黎明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农产品出口的“冠军企业”。公司主营大蒜出口业务,出口目的地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去年的出口额达2.2亿美元。公司卖的全是加工过的蒜产品,不是未经加工的蒜头。早些年企业主要卖原蒜,但是利润很低,近年来上了设备、拉长了产业链,出口的全是加工品。初级加工品保鲜蒜头,比出口原蒜的利润高10%;深加工的脱水蒜片、蒜粉、蒜粒、黑蒜等,比出口原蒜的利润高15%。“今年打算进一步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量。”公司董事长张黎明说,这几年企业需求量迅速增加,带动国内蒜价上扬,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位于兴化市的江苏兴野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出口脱水蔬菜,去年出口额达1337万美元,同比增加17.6%。该企业的脱水技术在国内领先,加工工艺也先进,即使在对营养成分检测十分苛刻的日本,他们的产品也畅通无阻。“企业加工的脱水蔬菜包括香葱、包菜、胡萝卜等几十个品种。”公司董事长单玉琴说,蔬菜种植基地的农民亩均纯收入从五六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农民蔬菜不愁卖,增收明显。
江苏粮油进出口公司去年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很多人以为出口的农产品都是初级品,他们错了。” 公司董事长刘德湘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公司出口的主要是罐头食品,还有经过深加工的烤鳗,附加值很高。而进口品种主要是工业用米粉,属于初加工产品,以及牛羊肉等未经加工的产品。 “农产品的深加工出口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可适应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利润率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江苏省农委外事外经办公室负责人向媒体记者证实,去年,该省进口产品以大宗资源型农产品为主要品种,进口超亿美元的农产品共18种,多数为初级农产品,其中大豆1473.9万吨,这主要因为我国人多地少,进口资源型农产品其实就是“进口”耕地。从经营主体看,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活力强劲,去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468家,其中出口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共75家,比上年增加11家。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认为,要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品种区域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发挥好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品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另外,要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通过技术创新、智能智造、品牌建设等,提高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的品质、质量、层次,打造高端农产品加工消费品,增强农产品加工消费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加工消费品的转型升级。
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弱势农业。补短板促转型,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底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对今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这是时隔14年之后又一份专门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重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国家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做大产业“蛋糕”,离不开政策的更精准支持。在农业部等部委的推动下,日前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政策取得实质性突破。在财税方面,落实增值税抵扣政策和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流通列入农业担保体系支持范围;在金融方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流通和仓储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服务;在用地用电政策方面,城乡建设用地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加工园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等。
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抓住这一机遇,就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实现第二次飞跃。
可以说,农产品加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链接
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经验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农业竞争,已经表现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各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显示,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是农业产值的2~4倍,且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在90%以上。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较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亦各有特色。
【美国】
美国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生产非常发达。玉米是美国第一大农作物。近年来,美国玉米的消耗渠道主要是饲料和玉米深加工,主要产品由过去单纯的淀粉发展到变性淀粉、淀粉糖、酒精、食品及其他用品等4000多种,其资源利用率达到99%,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的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完善的产业组织体系、有利的政策导向和发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占世界大豆产量的40%左右,从豆粉、大豆分离蛋白到大豆黄酮、大豆磷脂等,都进行了系统的研发。据统计,美国的大豆加工制品数量近12000种,在全球市场占有率30%以上,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美国大豆加工业通过建立系统的加工体系,规范的生产操作规程,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完善的大豆质量体系和质量检验体系,并依托大豆协会、大豆加工者协会等产业组织共同推动美国大豆加工业的发展,也成为美国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法国】
法国是欧盟第一农业生产国,其农业耕地面积0.3亿hm2,且农产品加工部门基本分布在原料产地,自2000年以后,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快、势头强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逐年上升,农业经营效率逐渐提高,且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其优势地位已高于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
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联结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法国畜产品的80%及种植业产品的30%都由食品工业部门加工,其中肉类和奶类加工行业产值约占食品工业的50%左右,在欧盟25国中,法国生产的牛肉产量占27%,牛奶产量占18%,猪肉产量占10%,家禽产量占23%,并通过建立完善的以牛为主的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基本实现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流通到消费者餐桌全过程质量追踪,实现畜产品全面质量管理。法国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政策支持,健全的科技推广体系推动着法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
日本耕地面积仅为5.3万公顷,农产品原材料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因此日本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依靠进口原料进行加工,且在稻谷、畜产品、水产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长久以来一直注重稻谷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因此日本稻米的精深加工设备精良、技术先进,且副产品综合利用程度较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日本开发的大米加工品种已达300多种,并根据市场需求加工成方便食品、营养品、调味品甚至化妆品等。随着稻米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日本又加强了稻米作物优良品种的开发和大米基因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成为日本稻米加工技术创新的一种新趋势。
日本的农产品加工业经过近60年的发展,依托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畅通的物流渠道、强大的设备设计和制造能力、严格的产品标准体系、政府的强大支持并通过完善的农协组织促进了农产品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进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本版文字统筹:张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