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都市生活久了,离恬静纯朴的大自然越来越远,现代物质文明有时带给人们的是精神生活的退化,整天萦绕于心的是焦灼和忧虑,回旋在耳畔的是嘈杂和浮躁。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间田园的宁静、恬淡和优美,向往那份潇洒、自由、放松的生活。纵然田园生活很是美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只能在想象中灿烂。其实,享受田园生活的品质,并非遥不可及。
绿色生活,市民拥有“田园梦
成功者往往同时具备两个特质:善钻研肯努力,同时具备非凡的眼光。扬升农夫纪阳就是这样一个有眼光的人士,而且是一位不断追求新思想新创意、敢想敢做的人士。
一次聚会时,有朋友神情自豪地说:“我现在是农场主,这是我自己的蔬菜哦!”后来才了解,朋友是购买了“耕地宝”这一类产品,到农场认领土地,种植的蔬菜全属于自己。纪阳仔细思考发现,其实现代都市人大多有着浓郁的田园情结,渴望返璞归真,曾经风靡一时的现实版“开心菜园”就是真实反映。但时间久了,白领们也出现了各种疲态:“体验农家乐”“DIY种植有机蔬菜”等“都市田园”美梦,在下地不久之后就不再存在,“开心菜园”再也“开心”不起来。据了解,大多数人觉得网上玩玩还好,真的动手去种还真挺累的。
美国人梅勒早就提出“一米菜园”的说法,一个人只需要1.2平方米的菜地,就足够自己食用。受此启发,纪阳想到,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一个放置洗衣机的地方是否可以实现全民参与蔬菜种植的田园梦?“移动菜园”就此产生,只需要一平方米的空间,就可供三口之家绿叶菜的供应。“移动菜园”是微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发展中的中国都市农业的新型农业形态。
科技支撑,为梦想扫除障碍
想法简单,但真正实现移动菜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城市家庭与田间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种菜时从挖土、播种、盖土,到浇水、施肥、捉虫等操作环节都有讲究,管理难度高,如果让市民样样“亲力亲为”,无疑是对他们的挑战,可能会步“开心菜园”后尘。“移动菜园”适合种植什么品种、如何简化施肥操作并避免污染、选用什么灌溉设备、用什么泥土、遇到虫害怎么办……为了给美好的都市田园梦扫清障碍,扬升农场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
要在种植技术上实现革新,从种植装置、有机生态型栽培模式,到绿色有机基质配制、种植品种、病虫害防治、蔬菜配送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不厌其烦的试验。基地试种的穴培蔬菜采用有机生态型营养土(蚯蚓粪、海藻泥、生物菌剂等有机质组成)种植,病虫害防治以臭氧水为主,3-5天喷施一次。配合生物菌剂交替使用效果特好,确保蔬菜健康、安全、新鲜。在蔬菜长至三分之二时,便可轻松拿回家,平时只需浇浇清水,晒晒太阳,约一周即可随采随吃新鲜蔬菜,食用完后即可放置下一批蔬菜苗,不仅节约时间、操作简便,定期更换还不用担心招致蚊虫,而且不同品种蔬菜如青菜、芹菜、生菜、苦菊、菠菜、香菜、苋菜等绿叶菜还可随意搭配,甚至能摆出创意造型。
移动菜园,观赏食用两相宜
发展移动菜园,可以给人以审美享受,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味相比毫不逊色。移动蔬菜既不受地域季节的限制,又具有观赏与食用的双重价值,是家庭种花养草的延伸,而且更方便更简洁。移动菜园拥有广阔的消费群体:对于有务农经验的老人而言,栽培采收蔬菜既能产生怀旧念想,又能从中寻找到田园生活的悠闲乐趣;对年轻白领而言,能缓解工作压力,即吃到了新鲜蔬菜又开拓了视野。
其实,“移动菜园”远不止是一个空间的利用、健康蔬菜的种植场所。拥有自己的“移动菜园”,收获的不仅是健康新鲜的蔬果,更多的是享受培育的过程。移动菜园,不仅是一种时尚农业,更是一种绿色生活的态度。
移动菜园就可以利用蔬菜的不同颜色,再经过自己的创意,摆出相应的字形和景观,真可谓是“会行走的农业”。亮相2016上海国际生态农业品牌(食材)展览会后,它立即受到了许多市民的追捧。
发展移动菜园,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移动菜园”种植模式的到来,不仅使土地利用率增加了30%,而且节省了98%的劳作,还能提高城市居民吃蔬菜的自给率。
移动菜园好处多多,市民如何能真正体验到其中的种植乐趣?纪阳反复提到,都市农业的生产者要用服务业的思路做农业,要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个性需求。为了加强“移动菜园”的宣传推广,奉城镇区域化合作社党建联盟召开了移动菜园专题会议,提出了“产业发展+服务市民”的新理念。扬升不仅专门成立了服务咨询热线,而且会上门查看蔬菜长势,定期更换产品。有需求,有服务,正是这种三产思路做一产的理念,使扬升成为规模化生产移动菜园的旗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