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三农参考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农业“种”出新业态
  □乔金亮

  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粮棉油、肉蛋奶供给充足,农民收入增幅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最具亮点的是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伴随立体种养、农牧渔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这三大趋势,大农业正加速由理念走向现实。

  几千年的农耕史中,我国农业一直在围绕“吃饱”做文章,种植业首先要满足口粮需求,畜牧业处于从属地位,只能用剩余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作饲料。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增幅中玉米占比63%,这是适应粮食用途变化的第一轮种养关系调整,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是主要驱动力。而2016年,猪禽养殖对玉米的需求增长趋于平稳,牛羊养殖对优质饲草料的需求快速增长,第二轮种养关系的调整提上日程。

  这一年,农业部、财政部在17个省区121个县启动粮改饲试点,以青贮玉米为重点推进草畜配套,引导种养结合发展。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种养一体化经营的比例达到30%,辽宁、新疆等省区超过60%。养殖场利用一体化经营优势,将牛羊粪便还田用于青贮饲料种植,减少化肥用量40%以上。试点地区青贮饲料联合收获机等现代装备加快普及,耕、种、收、贮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

  到南方的水田参观,很多人会发现,农民种水稻的同时在养水产。各地不断加大稻渔综合种养力度,2016年规模达2250万亩,比2015年增长了1倍多。湖北鄂州市峒山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通过稻虾共作、林下养禽等模式,配套生态沟渠、湿地,构建了立体农业模式。“稻虾共生”复合种养,实现水质改善和产品效益同步提高;“葡萄—草—鸡”立体种养,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九成的杂草。通过综合种养,基地化肥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用量下降70%以上。

  产业结构调新的同时,农业价值链也得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0.1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为19.6%,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基础性产业。休闲农业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农民们利用闲置房屋经营休闲农业,改变了长期依靠传统种养生产的单一模式。

  以加工业带动“接二连三”,以休闲农业带动“隔二连三”,使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如今,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热情参与,各类要素加速回流农村,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分工分业更加精细。

  这一年,农业生产信息化步伐坚实,农业的土气与物联网的洋气互相结合。国家在8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推介了426项技术、产品和应用模式。在大田种植上,遥感监测、农机精准作业等开始大面积应用。在设施农业上,温室环境自动监测与控制、水肥药智能管理等加快推广应用。

  一元复始话农桑,回望“十三五”开局之年,农业新业态让人振奋。在推进新业态的过程中,要牢牢守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底线。如此,我国农业在奔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广阔天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头条
   第A04版:观点
   第A05版:动态
   第A06版:农事
   第A07版:关注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信息
   第B03版:热点
   第B04版:改革
   第B05版:市场
   第B06版:生态
   第B07版:种业
   第B08版:国际
大农业“种”出新业态
我国将开展实施不同区位的土地整治
农村金融既要创新也要监管
东方城乡报三农参考周刊B01大农业“种”出新业态 2017-02-21 2 2017年02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