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需要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这些具体举措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对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考核办法。落实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等。
这些金融创新的支持主要是对传统金融机构,包括了对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具体支持政策。
在支持农村金融创新方面,还包括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深入推进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业务等。
农村,一直是金融的薄弱环节,因此一直是中央顶层制度文件所关心的话题。
据中国社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元,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悬而未解。而巨大的需求,也给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目前,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将部分业务扩张到农村外,翼龙贷、希望金融、理财农场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也直接将业务铺到了农村。以翼龙贷为例,其最新的成交规模突破500亿元。
●互联网金融可化解农民贷款难
从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实践来看,解决农民贷款难是可行的。互联网金融P2P平台摆脱了物理网点的界线,打破放贷的地域限制,让投资者的闲散资金通过平台流向农村,实现城乡资金的融通。
而过去,如果没有政策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贷款业务实际上是收缩的,这是导致农民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据记者对河北农村地区涉农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的调查,农民要想从当地信用社获得贷款必须具备三个硬性条件:有商业街门面房、在信用社有高于贷款的存单、有通过信用社开工资的公务员作担保人。如此的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讲不谓不高。
事实上,农民贷款难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体制性问题。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李勇坚看来,传统金融机构是基于现实风险的管理,而互联网金融则是基于未来的风险管理,这是他们理念的根本分歧,也导致不同的风控路径。我国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规模至少是2万亿元到3万亿元,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互联网金融则以其快捷、便利的放款特性满足了农民小额贷款的需求,在农村有其发展空间。
当然,对于农村金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成本。“三农”金融巨大的成长空间也让嗅觉灵敏的资本看到商机。今年1月份,至少就有两起大型网贷融资与农村金融有关。1月16日,农村金融公司什马金融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另一家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分期也获得了亿元B轮融资。而这些平台融资背后,站着信中利资本、华创资本、真格基金等大型投资机构。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在农村互联网金融变得炙手可热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似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及支持,而是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
这与当下农村金融现状有关,“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曾说:农村金融现状概括起来,一是农村非法集资、诈骗问题日益突出,二是高利贷非常严重。“我们曾做过调查,16.8%的人认为需要钱,56.8%的人表示资金很紧张,而农户认为农村贷款不方便的占69.6%,贷款中的高利贷也非常严重。”
事实上,目前一些非法集资已经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尤其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兴起,一些披着P2P外衣的“庞氏骗局”从城市蔓延到小镇乡村,不少农民成为受害者。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金融要创新,希望金融机构多一些创新,多一些金融下乡。另一方面提到打击农村非法集资,这说明金融领域的非法集资已下沉到农村,国家对非法集资的打击也下沉到农村。国家对金融创新和监管放开等,还是采取了比较审慎的态度,这也与国内外金融形势有关。
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认为,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对于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来说尤为重要,没有这样一个法律底线防止和打击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可能又会在农村重演类似的一些事件。夯实法律底线对于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黄震看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加强金融服务,“‘三农’领域中的订单融资、应收款融资等业务属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重要领域。”“由于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已经深入渗透到农村基层,发展农村各类经济都需要有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形式来予以支持和推动,这样才能够让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动能的培育能够得到坚强的保障。”
黄震认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农村农业新动能的重要的方式。“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最新成果,应该在‘三农’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应该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工具。”
对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而言,也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出更多的利好。理财农场联合创始人郑伟博表示,我国农业覆盖范围较广,金融需求也比较分散,“三农”贷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借贷需求很大,且长期处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借助新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新做法,可有效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通过满足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帮助其提高生产能力,在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引导农民使用优质农药化肥,有效提高农产品产出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达到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的目的。
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