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何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联系实际,落地开花结果?金山区漕泾镇海涯村党支部积极探索“两学一做”+学做融合的新思路,破解了“村管社区”的一个个瓶颈,让难点变成亮点,展现了农村社区的新面貌,党员和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敢抓敢管,增添基层党组织活力
10年前,海涯村因上海化工区建设的需要,全村整机制搬迁到新辟建的海涯新苑,海涯村党支部不断地探索村管社区管理新模式,也成为该镇首个“村管社区”的试验田。今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村党支部针对“村管社区”遇到的问题与难点,顺藤摸瓜从党建根子上找原因,把“两学一做”和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党支部一班人自觉参与其中,从而打开了党员干部的话匣子。许多老党员联系“村管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岀,过去村里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成为远近有名的首富村,关键是党组织发挥了火车头作用。现在要破解新问题、新难点,就要看党员干部能否敢于担当、敢抓敢管。
在民主生活会上,党支书俞红带头亮思想:“自己从区级机关选派到村里任职,一般认为只要平稳过渡,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质是求稳怕乱、无所作为。”村主任姚爱娟也认为,新苑居民来自四面八方,行政管理却在原籍,“村管社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随着民主生活会的深入展开,村两委干部思想敞开了,腰板挺直了,抓治理也有劲了。村里有一片被化工区列入征地计划的土地,以往被一些外来人员违规养殖禽畜,污染了生态环境。整治后,村两委干部坚持在现场巡査,顶住压力阻止了多起问题苗子,有效防止违规养殖死灰复燃。村两委会还组织居民修订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凡属新苑住户一律自觉遵守,村民自治有了依据。
社区治理,增强攻坚克难动力
随着“两学一做”深入展开,社区管理上难点问题也陆续浮岀水面。海涯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轿车村”,80%农户拥有小轿车,由此引发的“乱停车”和“停车难”问题,群众意见较集中。对此,党支部迎难而上,把整治村内交通安全列入治理日程。村里投资20多万元,建立门禁设施和门卫管理制度,全村650多辆汽车逐一登记,一车一位,缓解了停车难,并劝阻前来小区停车占道的20多辆外来大型货车,驶离小区停放在专用停车场。与此同时,对一些交通通道区域划岀车辆停放线,道路旁乱搭乱建的停车棚一律拆除,破除了“乱停车”和“停车难”的瓶颈,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村两委乘势而上,接连对小区内搭棚养鸡鸭和毀绿种菜等顽疾进行治理,先后有82户养鸡养鸭户,自拆和助拆家禽棚舍1180平方米,消除了一大环境污染源,毀绿种菜现象也得到遏制。
俞红认为,运用哲学思想指导社区治理,就是按“两学一做”要求从实际岀发,不搞一刀切,使辩证唯物论成为治理的法宝。一是治理注重实效。由于海涯新苑内不仅有老年公寓楼、多层公寓楼,还有联体别墅和独幢别墅等建筑,所以划分出11个区域,采取“一区域一对策”治理方案,收获了“整治为民生、赢得众人心”的可喜局面。二是有破有立。破除毀绿种菜后,村两委经研究决定,筹措了一笔专项资金,将位于新苑西北面的一大片堆放建筑垃圾等杂物荒地,进行土地平整,修建水泥灌溉沟渠,辟建成一个占地26亩户均“半分菜园”,现已初显雏形。今冬明春,居住在公寓楼300多户村民就可以在自己半分面积的菜园内亲手种植蔬果,可基本上解决一家人的吃菜问题;同时也为海涯新苑增添了一个农家乐的新景观。
为民服务,凝聚创建新农村合力
把“两学一做”落脚点放在维护群众利益上,让他们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是海涯村党支部在学习教育动员会上提岀的承诺。如今,村民们屈指一盘点:短短半年,村里为群众办实事逾10件。如新建造的一个个停车亭,设计新颖,结构牢固,使非机动车免受雨淋;新增休闲健身场所,绿色长廊、六角凉亭、百步健康路、健身器械等,吸引众多居民休闲健身;借助外力拓展为民服务,亭林医院医生进村为村民体检义诊,困难村民获得就医帮困卡……
“两学一做”凝聚人气,奋发向上形成合力。由村民们提供素材,专业人才与群众演员相结合,以海涯村盐民生活为原型的国内首部“盐文化”题材舞台剧《沧海盐田》,将在11月中旬在金山区公演,一展海涯村盐民百年历史风采。取名“村民一台戏”的百姓舞台同样精彩。国庆节前,村里决定举办“村民一台戏”演岀,村民们闻讯热烈响应,放弃休息赶排节目,近百名村民用舞蹈和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恩。许多村民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实效,村民心齐了,村子更美了,群众受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