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市委书记韩正近期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协调发展,关键要解决短板制约;补短板,对全局工作意义重大。
什么是短板?就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那些绕不过去、越拖越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就是引发重大风险隐患的薄弱环节,就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不满的地方。
怎么抓补短板?用过去的一些老思路、老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符合实际、科学管用的办法,一句话,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想办法、下苦功,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郊区部分地方存在的违章搭建、乱堆物、乱设摊等侵占农田和人行道的“脏、乱、差”现象,严重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影响“美丽乡村”的建设,也是影响各项事业发展的久治不愈、甚至有越演越烈趋势的“短板”之一,需要郊区各级政府想办法下苦功,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解决这一“老大难”,啃掉这块“硬骨头”,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怎样解决“老大难”、啃掉“硬骨头”?金山区枫泾镇朱枫公路边有个阿唐堆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原先风沙满天飞、杂物积如山、违建到处是,这次镇里下了决心,对这里的“脏、乱、差”状况进行了彻底的综合整治,村民们对此的评价值得我们好好咀嚼:“只要党委、政府动真格,再大再难的违建也能拆除!”(相关报道详见A4版)
在我看来,老百姓的评价很实在,也很尖锐,这既是对政府整治决心和成果的一种肯定,实际上也是对我们过去有些时候“缺乏紧迫感、责任意识不够”的一种鞭策。毛主席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共产党就是最讲认真的。”话说得很明白,问题不在于抓不抓得好,而在于是不是真的想认真地抓了,你认真了,不会抓不好。
“三严三实”提倡的实际上也是我们党的这种认真负责、一抓到底的优良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委这次狠抓“补短板”可谓抓到了点子上。所以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开动脑筋、下定决心,把身边的“短板”一个一个切实补上,久久为功、逐步化解,就一定能使上海的全局工作再上一个更高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