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新主体·各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湖州传统农区创新体制促转型
  位于长三角平原腹地的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近年利用绿水青山的环境优势,通过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破解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业态分散、产业低效等问题制约,从一个业态高度分散的传统农区一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并率先进入农业现代化行列,为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趟出路子。

  “四张票子”唤醒沉睡资本

  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现代农业园区里,粮食功能、特色水产、蔬菜瓜果3个建设中的万亩园区有序排列着。如今连片的现代农田,在5年多前,还是阡陌纵横、村界分明的地方,多数农户只种植一季单季晚稻,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很低。 

  2010年,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吴兴区政府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扩大,推动农民向社区聚集,大力推广农房拆迁安置中的“房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的“米票”、集体资产经营分配中的“股票”和行政村留用地的“地票”。 

  年近八旬的施阿多老人将家中的8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机械化耕作后,每年都能从种粮大户处领取每亩350斤的大米提货券。“自己种田规模小、成本高,忙活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凭票领粮食,吃不完还能现金结算。”施阿多说,“米票”代替租金,农民们不再担心“物价上涨而租金不涨”,承包出去的土地数量也越来越多。

  “房票能抵用房款,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很多村民都在城里头买了房子。”吴兴区新桥村的村民沈新春最近正准备用自家的拆迁房置换“房票”,贷款买一套学区房以便孙子上学。在旧村改造进程中,吴兴区的农民可分到一定面积的新房,农户可选择把自住外的住宅面积折价入股或抵购商品房房款。 

  吴兴区用“股票”机制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将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组织成员,使成员享受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所带来的收益;用“地票”盘活村级留用地,被征地行政村的留用地可享受130%的银行利息或换购物业、办公楼房。

  在“四张票子”的影响下,吴兴区昔日地界分明的土地资本形成了集聚效应。据统计,目前吴兴土地流转面积达2.33万亩,流转率超过90%,转移农户3000余户,节约建设用地超过1000亩,留用地盘活近1800亩,16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革,经济收入提高29%。

  科技联盟带动生态农业 

  养了十多年鳖的吴兴农民蒋洪强在年过五十的时候又成了一名“学生”,每个周末他都去农民学院听专家讲授生态养殖技术,这项新技术在显著增收的同时还帮他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 

  “未经处理的养殖水中含有鱼类排泄物和不可降解的蛋白质,氨氮比例高、气味腥臭,过去光是污水处理就要花不少钱。”蒋洪强在专家的实地指导下建了一条生态沟,种水草、养鲫鱼,污水经生态沟净化能够直接循环使用,400亩的鱼塘能够增加近40万元的收入。 

  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认为,湖州受农业资源和环境制约,依靠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终将难以为继,推行生态循环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2009年,湖州组建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围绕主导产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首席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按产业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1+1+N”新型农技推广模式。 

  科技联盟推动了新型农业技术的落地。蒋洪强说,农户们看到新技术带来实打实的好处,这几年都主动跟着专家在田间地头学养殖、学防病,“科技服务帮助很大,老百姓都觉得有了依靠”。 

  目前,湖州已有来自浙江省内外1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5个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整个湖州1200多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科技咨询与科技服务。“稻-蟹共生”“玉米-湖-羊”“猪-沼-茶”“瓜果立体种植”等一批绿色生态农作模式正在连线成面推广开来。

  深化改革推动农业增效 

  农业部日前公布的2014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绩效评价中,湖州市吴兴区位列全国25个农改试点示范区之首。农业部发展与计划司司长叶贞琴表示,示范区应首先实现点上突破与率先发展,从而为更大范围的改革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标杆。 

  “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正是在于如何破除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湖州市吴兴区农林发展局副局长陈水华介绍,除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之外,还积极倡导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改革,顺应“互联网+”的新型业态,打造“智慧农业”体系,吴兴的探索可为人口密集、土地分散、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提供借鉴。 

  据了解,吴兴区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三大制约。 

  首先,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停留在简单买卖关系,尚未建立起农产品抵抗市场风险的农业“弹性机制”。 

  其次,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受制于资金不足。一方面,吴兴区公共财力较为薄弱,公共财政补贴支持农业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可抵价物少,社会资金投入较少。 

  最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短缺,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下降问题。 

  陈水华表示,吴兴区下一步将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拉动、龙头带动、政府推动”的思路,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金融支农扶农体系和风险贷款认偿机制,同时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等多重制约,发展动力明显减弱,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力。

  朱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浙江湖州传统农区创新体制促转型
甘肃陇西县特色产业带动合作社发展
安徽界首市新增一家水利专业合作社
湖北宜昌成立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
社会化服务让种粮变简单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各地B04浙江湖州传统农区创新体制促转型 2015-10-29 2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