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记者 杨清悦 通讯员 车健
今年6月,家住金山枫泾中洪村的陈锦祥在稻田用500多根木杆和500多米长的草绳勾勒中国地图的形状,然后将颜色不一的水稻种子种下去。到了10月,这幅中国地图已经成型:在地图上方,是“庆祝建国六十六周年”的字样,地图右边和下方,还分别有“中国梦”和“彩色梦”这几个字样。
今年71岁的是当地有名的种田老把式,年轻时曾在乡种子公司工作,后来又到了镇里的农技站。可能是长期与种子打交道的缘故,激发了他培育新品系水稻的热情。1978年,陈老培育的新品种获得了成功,于是这种激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令其对培育“奇稻”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据陈老回忆,壮年时只要一到金秋时节,他就会骑着自己的“老坦克”寻遍枫泾乃至金山周边的大小稻田,浙江的嘉善、上海的松江区、青浦区等田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目的是为了采集那些奇特的穗头,然后在自己的稻田里培育试种。
日积月累到了今天,陈老已经用这些年收集的800多种实验样本培育出了30多种不同颜色的、形态各异的水稻。如今,每逢秋收时,陈老的稻田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我这么多年培育出这些色彩不一的水稻品种,完全是个人爱好,尤其当年在农技站工作,没效益的品种单位可不让种呢,但我就是喜欢收集这些有特色的品种。”回忆起自己的彩稻品种收集之路,陈老脸上写满了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中洪村是远近闻名的农民画村,而陈老的女儿和女婿恰恰就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农民画家。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陈老在2009年开始将自己研究的彩稻从大地搬到了画板上,也尝试着用彩色稻米或是稻谷创作农民画。据陈老介绍,与普通的农民画相比,彩米创作的农民画更是一门精细活,在颜色的搭配与粘贴上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先要在画板上打底稿,再将一粒粒稻米用胶水粘在画板上,每一种稻米的颜色都要精心挑选。”所以,创作一幅农民画少则十天半月,多则要花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陈老最大的梦想是完成三幅中国地图(即彩色稻米中国地图、彩色稻谷中国地图和稻田里的中国地图)。陈老说,这幅田间的中国地图,把水稻、土地和农民的缘分结合起来,其中,土地代表了祖国,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这也是他送给祖国的一份礼物。如今三幅中国地图都已完成,这让老人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