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周家渡街道上南二村的活动室内召开了一场讨论《如何根治黑广告》的居民自治论坛。上南片区的10个居委会书记、主任齐聚一堂,就这个在老小区普遍存在又屡禁不止的棘手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黑广告不仅影响小区美观,部分黑广告传播的虚假内容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上南八村的居委会主任向大家讲述了一例小区居民因轻信黑广告劳民伤财的案例,让在场的人员都唏嘘不已。
上南八村有位独居老人因为看了信箱里“包治百病”的小广告,心生侥幸,便打了广告上的咨询电话了解产品信息,抵挡不住“包治百病”商家几次邀请旅游、请客吃饭的小恩小惠,两年来,老人先后花了三万多元钱购买了这个商家的保健品服用。直到有一天老人心脏病发,向居委会求救送医,在医生的劝阻下,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此时老人的检查报告显示,因过度服药,他的肾脏、肝脏及血糖指标都出现了问题。
发生了这件事后,上南八村居委会加强了居民宣传力度,经常组织居民看短片,了解黑广告的危害,希望每一个居民都可以站出来制止黑广告的同时也要做到不轻信黑广告的内容,同时也邀请受害老人以身说法,收获较好的效果,部分居民在看到黑广告时,能够主动清除。
其他居民区的主任、书记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向大家分享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比如疏堵结合,专设广告栏,让内容合法的广告有集中张贴的平台;整合各方力量,将每周四定为劳动日集中清除黑广告;完善志愿者巡逻机制,早发现早制止,在源头上控制等。
最后,主办方上南二村居委会的书记对各居委的意见建议做了梳理、归纳和总结。并在会后,对各个居委会前提交的此次论坛相关案例进行整理,做会议纪要。
公式
今年7月开始,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开始筹划举办自治论坛,要求每个月每片区分别设立一个主题,自8月正式开始至今已成功开展了“如何关爱拾荒老人?”、“如何处理党总支与居委会关系”等4次论坛。每次论坛过后,都会形成详细的会议纪要,在随后的街道办公会议上进行讨论、研究,为主要领导开展工作提供意见建议。
“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头脑风暴,让居委干部们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副主任张波表示,论坛的存在让各个居委在开展自治工作中有平台、有依靠,也给了各个居委干部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能互相学习,相互激励。
张波告诉记者,街道的责任在于做好顶层设计,在自治工作内容上,把自治这个大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利于逐个突破。在自治组织架构上,我们把“居民区自治工作网络”、“居民区组团式服务网络”和“居民区网格管理网络”进行整合,“三网合一”,整合资源,积极培养居民自治意识,推动自治工作。“把组团式服务块区与网格化管理重叠,在此基础上成立这个块的居民自治小组,发挥楼组长、志愿者等居民骨干的积极性,动员居民群众参加,使自治工作有针对性,工作精细化。”
在张波看来,自治是居民区建设的最高境界,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或者说向这个境界靠拢,就要形成合力,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要让每一个居民参与到自治中来。”
而让每一个人参与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构建新的工作方式,在原有的“组团式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尝试“邻里守望”新模式,把自治再次细化到更小的单元,逐个单元,培养居民的自治文化意识,推进自治工作。对于这个单元的定义,周家渡自治办的同志觉得20户至30户家庭较为合适。“理想的状态是每个楼道单元都是一个大家庭,相互关心、了解。邻里间能够相互走动,充分整合每一户的资源,在单元中得到共享,打造熟人社会。”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独居的老人得到关心慰问;父母加班晚归的孩子可以在邻居家吃上一口热饭;白天工作的家庭可以委托退休在家的邻居帮忙收一下快递;哪户人家门前出现陌生人,其他居民见到都能上前询问一番……群众的需求能及时满足,使楼组党建、平安建设、老龄工作、民政救助、文明创建、楼道清洁等工作在自治这个平台上得到整合。
目前,周家渡街道在昌七居委及川新居委各选取了一栋楼作为试点,逐步将居民区开展的平安工作、为老服务等各项工作代入到这些单元中去做,尝试激发每一个居民的潜力与自治活力。
公式
在积极探索更行之有效的自治方法的同时,周家渡街道党工委将自治项目经费的管理规则做了进一步的规范。严格做到年初有预算,季度有计划,年底有总结。
项目经费一改过去居委书记说了算的做法,每一笔经费都跟着项目走,按项目的方案来具体划分。自治项目则由居委会进行审议,金额大、涉及利益面广的项目需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公开竞标。金额小,涉及利益面窄的项目则在“两委”讨论后,召开议事会和听证会,由楼组长、团队组织人等牵头讨论商议。每个项目资金,需要根据自治经费流程流转,并居务公开。这样一来,街道现有的7个专业委员会也能够发挥自己原有的作用。
落实经费管理规则,居民自治公开透明,不仅能够让政府放心、老百姓满意,也能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如今,已有不少居委会通过申报、开展自治项目凝聚百姓,激发他们的自治热情。
养宠物狗带来的问题让各个居委都很头疼,“狗问题”影响着邻里关系和小区文明建设。齐河路第二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不以善小而不为。依靠党员骨干,把养狗的主人组织起来,拟订了六条《养狗公约》,成立了“宠物俱乐部”。小区内84户养狗人家,有近70户居民在公约上签了字,成为俱乐部会员。因为是自己订的《公约》,又签过字,还参加了俱乐部,遵守《公约》就成了份内事。遛狗的会员主动向非会员递上清理狗粪的废纸。
上南二村开展“公益集市”系列活动已有一年多,从活动最初门庭冷落到如今居民争相参与,居委花了不少心思,通过公益积极分子来带动原本对公益冷漠的其他居民,通过自治的方式,将公益理念传播出去,培育居民公益精神,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治意识。川新居民区展峰大厦通过居民自治理事会共同协商达成共识,较好解决乱堆物等“脏乱差”现象。上南九村和上南十村,通过群众自治方式,合理解决了提高物业管理费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监督物业的机制。此外,齐河第七居民区开展“享聚齐七”系列活动,拉近居民间距离,活络居民区氛围;川新居民区、上南十二村居民区通过居民自治开展,把原来分散的人心又凝聚在一起,并顺利完成业委会换届、物业公司更换等重大居民自治问题;昌里第七居民区通过居民自行推选12名“社区监督员”,开展居民区各项工作和物业公司服务的民主监督,自治成效明显。
记者 施勰赟